English

英国“不患癌宝宝”诞生 基因筛选招致不同反应

2009-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郭林 我有话说

英国首个“不患癌宝宝”1月9日在伦敦诞生后,医学界欢呼“这是应用基因筛选防止遗传性疾病的一个重大成功”,并称“防止一切遗传性疾病的曙光已经初现”。与此同时,有关基因筛选伦理的争议和加强监管的社会呼声也日益激烈和高涨。

这个新生女婴有家族乳腺癌病史,她的曾祖母、祖母和姑妈都在20多岁时就患乳腺

癌。有鉴于此,女婴的母亲向医疗部门申请基因筛选,以使后代免遭乳腺癌之难。英国医疗监管部门在经过广泛咨询后,同意了这位27岁母亲的要求,去年夏天由伦敦学院大学实施。该母亲先服用催卵素,在试管中受孕,孕育出15个胚胎,医生再从这些胚胎中提取出细胞,从中抽取DNA检测是否携带诱发乳腺癌的BRCA1基因,最后把两个不携带BRCA1基因的胚胎植入母亲子宫,孕育出婴儿。这种方法被称为“植入前基因诊断”。英国媒体称该女婴是“不患癌宝宝”。BRCA1基因变异可诱发多种疾病,其携带者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为80%,患卵巢癌的可能性为60%,遗传给后代的可能性为50%。

伦敦学院大学医学专家塞哈尔认为,这个女婴的诞生有着重大的医学意义:首先,母子平安,婴儿正常。其次,该女婴今生不会因基因变异而患乳腺癌和卵巢癌,其家族乳腺癌病史就此完结,今后所有人都不会因基因诱发乳腺癌。其深远意义是,这不仅表明在防止遗传性疾病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还为开发基于基因筛选的预防性药物开辟了新视野。更重要的是,这项实验可以更广泛地应用,无乳腺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家族病史者同样可以接受基因扫描。

上世纪90年代英国对基因筛选“发放执照”,允许以植入前基因诊断防止亨廷顿氏病、膀胱纤维化和一种眼癌,每年有数百对夫妇接受植入前基因诊断,并诞生了约千名婴儿。不过上述基因筛选针对的都是肯定会导致疾病的基因,而本例女婴的母亲接受的只是确定女婴不携带可能诱发癌症的基因。

英国政府目前只允许对其亲属因为基因变异而患癌症的女性做BRCA检测。伦敦学院大学正在伦敦的一个犹太人聚居区进行BR-CA1和BRCA2基因筛选实验,并打算进行推广应用。这些犹太人遗传BRCA1和BRCA2基因的机率特别高。女性如果携带这两种基因,其患癌症的几率是不携带者的7倍。实验单位还在评估其基因筛选的利弊、推广的可行性以及造成的社会后果。

无疑,对那些携带致病基因、却不想遗传给后代的父母来说,这名女婴的诞生将极大地刺激其进行胚胎筛选的欲望。不过,英国医学界也不乏审慎者。这些专家认为,检测致癌基因有负面后果。从心理上讲,检测呈阳性,可能造成当事人产生对患癌症的恐惧、对遗传下一代的负疚;检测呈阴性,其实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今后不患癌,却可能使其掉以轻心。以这名“不患癌宝宝”为例,由于环境等因素,她将来还是有患乳腺癌的可能。

事实上,一半致癌基因携带者并无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病史。而且,身为女性就有患乳腺癌的风险,每9个妇女中就有1人患乳腺癌,这与致癌基因没有必然联系。基因筛选同时还带来一个问题:健康胚胎可能因携带有缺陷基因被抛弃,而它们并不一定导致人体病变。目前,对基因与疾病关系的科学认识仍处于浅显阶段,对致病基因的认识仍需发展。目前,英国每年有44000乳腺癌病例出现,其中只有5%到10%是由基因变异引起的。可以说,乳腺癌并非与生俱来,诱发基因携带者成年后未必一定患癌,而且发现得早乳腺癌是可以治愈的。一些关注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团体认为,父母是否接受基因筛选是一个非常复杂、因人而异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信息和社会支持是难以办好的。

争议最大的是,基因筛选一旦对大众敞开,就可能为“设计宝宝”铺平道路。只要父母有财力和愿望,就可以利用这项技术达到其他目的,如“定做”孩子的性别、智力、性格、禀赋和外貌等。

正是因为这样的担忧,英国舆论强调,辅助生育必须有道德、舆论、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一些医学专家同时指出,一个家庭成功根绝孩子体内的乳腺癌变异基因,这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不应动辄指责这项技术是在“操控基因”。

(本报伦敦1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