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书中自有人生乐

2009-01-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新元 我有话说

“近半干部一年不读书”,这是2008年末《南方周末》上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称,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在当今社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仍有高达46%,即近一半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

在不读书的原因一栏中,称没有读书时间的占了63%,没有读书习惯

的占了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13.44%。而认为读书没有用和没有可读的书的分别占2.81%和9.06%。

这份调查的精确程度如何,我们暂且不论。然而,如今许多干部平时基本上不读书、不看报,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人,要想在芸芸众生中崭露头角是不可能的;而一个不具备相当学历、不储备足够文化知识的人,也是当不上干部的。所以我可以断定,这些不读书的干部,在坐上干部这把交椅前,一定也是读书的,有些可能还是读书的佼佼者。然而,对这些人来说,读书不过是“敲门砖”,为了当干部,他必须读书;而在其当上了干部之后,读书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其实他们想错了。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了几本书,虽然一时看不出来――我想这可能也是这些干部以工作忙和没读书习惯而不读书的深层理由。但是如果长期不读书、不看报,那么这个人一定会像古人所说的“便觉面目可憎”。翻翻那些贪官污吏在狱中的忏悔书,虽然犯罪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条是共性,那就是放松学习。这些贪官,有时间跑官要官、灯红酒绿、包“二奶”、养“小蜜”,却没有时间坐下来看看书、读读报。清朝大儒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看看那些站在被告席上的贪官污吏,一个个相貌猥琐,面目可憎,我想是从反面验证了他的话。不读书者连气质也变得粗鲁俗气,铜臭味十足了。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窃以为,如此读书,未免功利色彩太浓。避开功利因素,读书还有其他几点好处:一是益知增见,开阔眼界;二是培养情趣,改变气质;三是修身养性,平衡心态。

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而富兰克林对读书的看法是:“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人生短暂,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事都去亲身感受,什么地方都去走一走。而读书,就是我们将古今中外优秀人士的经验、智慧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的过程。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历史、了解世界。长期不读书的人,不光变得浅薄,而且会被社会的前进步伐所抛弃。

读书可以培养情趣,改变气质,这也是为无数人所证实的。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确实,读书可以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一个生长于乡野的孩子,在读了几年书以后,他的言谈举止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眼光开阔了,说话文明了,与之前似判若两个人,这就是读书的威力。当然,读书好,还必须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对话,他讲着,我们的灵魂答着。当然,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读书的人很多,而嗜书如命的也大有人在。报载,江苏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就是一个“一天不读书就睡不着觉”的人。而汪洋、孟建柱等省委书记努力做“学者型官员”,带头多读书,提倡多一些笔墨书香,少一些浮躁喧嚣。汪洋把《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从北京中央党校带到重庆,又带到现在他主政的广东。他认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品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水平。”他要求干部们“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这也为那些不读书的干部树立了榜样。

而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平衡心态,那就更不用多说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经常读书用脑的人,其脑力衰退比一般人要慢得多。所以古人说:“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而孟德斯鸠认为:“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朋友,不管你工作多忙,应酬再多,也要给自己安排一些读书时间。“书中自有人生乐”,书读得越多,我们与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光明和有意义。春节长假就要来了,让我们娱乐之余,别忘了读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