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大学里的农村学生多起来

2009-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玉滑 我有话说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说,“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总理的话反映出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个问题:高等院校里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在减少,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下降,表明农村

孩子上大学比以前更难了,高等教育的城乡差距,正从表面的、宏观的不均衡,转为隐性的、更深层面的不均衡。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农村学生从小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匮乏。这是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带来的,是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投入差异带来的。高考之前城市和农村考生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都无法相比。二是学校在招生中有许多对农村学生不利的因素。现在强调素质教育,题出得越来越活,对考生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宽,有些考试内容农村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接触过,因此无法应对。对于自主招生的高校,农村学生更是劣势明显,这种考试内容和形式多从城市学生的角度出发,比如,看重学生的文体特长,注重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的口才和沟通能力,有的只把报名资格和名额分给中学名校,这对农村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对农村地区并不富裕的考生来说,还有一个考试成本的问题。但凡重点高校、热门专业,其学费标准都在不断上涨。一些家庭贫困的农村学生,即使考了高分,往往也只能对重点高校、热门专业望而却步,转而报考一般院校的冷门专业。而能够占用特长生、保送生和定向生这些名额的,通常是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学生,这更是侵占了农村生源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

农村生源的减少,对高等院校本身、对教育本身、对社会、对学生自己,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弊端。高校以培养人才为本,我们要把机会留给人才,不能让财富因素过分地影响人才的培养,否则不仅是对他们不公,而且会埋没许多人才,这是国家和民族的损失。农村学生有着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特质,今天我们建设国家的许多栋梁之材都出自农村。对于农村学生,教育的不公平会磨损他们的斗志、影响他们的信心,并可能引发他们“读书无用”的想法,个中隐忧不言而喻。

因此,对上述问题,高校应该正视,政府应该协调。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要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从高考政策上说,应考虑给农村考生一定的倾斜,尤其是要向贫困考生倾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