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记录“中国梦”的成长

2009-0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颐武 我有话说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故事》是让人难忘的作品,它记录了中国在这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和在这种变化中的普通人的选择。它透过十个人的成长,见证了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的成长历程,通过他们的命运和际遇的转折和变化书写了一个社会在发展中的剧烈的转变的过程。从选取的个人的生活的“小历史”的展开,看到了一个

国家的“大历史”的变迁,集中记录了一个灿烂的“中国梦”成长的历史。

这里选择的十个人物,有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意识到发挥个人的能力对于社会的意义的戴洁天。这个小干部当年所意识到的东西最后为他的儿子和我们大家打开了新的空间。有柳传志和张亚勤。有1986年第一个破产的沈阳防爆器材厂的职工张希永,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小品演员,有计划经济时代的风云人物,今天的新的农民企业家郭凤莲。有为环保和公民事业努力的廖晓义,有八十年代后期曾经用美妙歌词打动过我们的陈哲。有私人办起历史博物馆的樊建川,有农民工康厚明,有从开放初期就来到中国并获得成功的外国友人龙安志。他们的个人经历其实都仅仅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部分。电视片以“深描”的方式对于他们这些年来的生活做了异常深入的表现,用他们这十个人的生活给了我们有关三十年历史的异常有力的见证。

《中国故事》中的这些人都是勇敢地看到了新的未来的机会,看到了“改革”带来的内部大变化给自己的新的选择的可能,他们也用自己的努力参与了历史的变化,最大限度地为这个时代的展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梦”首先是普通的中国人对于自身命运改变的梦想,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他们有了机会实现自己的可能,每个人执着地寻求自身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也在因此而获得进步。同时,“中国梦”还是一个社会对于自身的期许和关怀,需要的是一种在竞争中相互慰勉,前行中互相守望的力量;一种给与中国的发展和奋斗更高的伦理准则和价值标准的要求。我们一方面仍然要保持那种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但同时也要有对于感情的皈依,对于关切和缅怀的尊重和珍惜。我们需要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团结和真实的生活。《中国故事》里面的十个人的故事,其实正是“中国梦”这两个方面最好的展现。这部电视片以感性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生命在普通生活中的庄重和美丽,展现梦想的力量和高度,都有让我们感动的人性的光芒;同时,这里的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又会激发我们理性的思考和认真地探究。

探究三十年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发掘历史转折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三十年来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其实应该是我们当下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责任。因此,对于三十年的中国的发展的再认识,对于我们一路共同走来的历史的记忆的珍重和关切,应该成为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先哲有言: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对于改革开放这段我们处身其中的“当代史”,我们有责任既为后人留下历史的记录,也要探究历史的来龙去脉,为今天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当年我们大家共同经历的那些历史可以有更多的记载,更多的思考和表现。《中国故事》正是对于“中国梦”伟大旅程中的人的命运的展现、探究和反思。

在这部电视片的一幅宣传画上,我看到了这十位《中国故事》的主人公当年的形象。那是“中国梦”开端时刻的他们,自信地眺望无限的未来,他们的面容格外地年轻和天真,他们的目光里有一种单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但他们知道未来正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创造的。在今天国际经济面临挑战、中国经济也面临新的考验的时刻,我们仍然需要当年的这种自信和相信未来的乐观的精神。中国的发展还没有到顶,中国还有更灿烂的前途,中国梦的光芒仍然在我们前方闪耀。《中国故事》里十个人的故事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作者为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