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汉江夏区: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

2009-0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周虹 我有话说

江夏,这块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一直是武汉最大的农业区。如今,江夏成为国内装备制造业扎堆的热土。中国南车、中铁科工等“国字号”大企业纷纷落户,蔚为壮观。

江夏去年实现生产总值12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亿多元,居湖北省76个县(市、区)综合排名第二,并连续4年位居湖北县域经济十强前列。先后被评

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江夏区缘何能在全国性的经济下滑中逆市上扬?年轻的博士区长郭胜伟对记者说,关键是抓住了武汉城市圈获批“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机遇,确立了符合科学发展的新战略目标!

“武汉制造”亮点在江夏

正如郭胜伟所言,江夏区抓住了这个机遇。

去年7月,国内最大核电常规岛设备生产企业――东方电气生产基地移师江夏。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增资并购武锅集团,在江夏建设大型火电和核电机组项目,江夏成为东方电气集团将产业基地由四川向中南地区转移的第一站,建成后将形成年产4台套百万千瓦级核电堆内构件、各类容器产品800吨的生产能力。

10月,亚洲最大铁路货车研发生产出口基地――南车集团长江公司在江夏建成投产。中国南车集团投资30亿元,在大桥新区组建武汉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年产4800辆铁路货车,出口配件4万吨,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税收2亿元。

国家级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研制基地――中铁科工牵手江夏。中铁科工集团投资5.3亿元,在庙山开发区征地460亩,生产盾构机及铁路工程机械,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完成税收4600万元。此项目已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江夏将有望成为国家级轨道交通成套设备研制基地。

目前,该区已成功引进中国南车、中铁科工、凡谷电子、凯迪电力、深圳华侨城等一批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成为“武汉制造”的新平台。

江夏去年财政收入量质同升,1年净增4亿,3年翻了1番。2008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7.46亿元,增收4.4亿元,同比增长34%,是2005年的2.2倍,实现了3年翻1番的目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41%;税收收入完成11.9亿元,同比增长34%,税收收入占全口径财政收入比重达到68%。

新规划、新技术支撑环保

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去年,由武汉大学、江夏区环保局制定的“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专家评审。江夏以加强山水资源保护为重点,推动环境友好增长,建设彰显碧水青山特色的滨湖生态新区。

江夏区积极争取省市支持与协调,以主动的姿态与鄂州、黄石两市建立保护梁子湖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梁子湖水体和生态

保护方案;加强对环湖项目准入的控制,禁绝污水直排;加强环湖绿化和水土保持,合理放养,科学捕捞,改善水生态。

江夏着力保护独具特色的人文地理资源,打好“文化”牌。去年,中山舰博物馆主体工程竣工,著名的中山舰落户江夏区金口,相关的影视城和旅游项目也纷纷开建。江夏区还开辟了特色的红色旅游线路;江南风情的生态旅游品牌;乡村旅游热线;休闲度假旅游景区。

去年12月,长江中下游首个低碳养猪示范项目建成。畜禽清洁生产与发展机制示范工程在江夏金龙生猪小区竣工。该工程在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计划资助下,与中国地质大学、省畜牧兽医局联合完成,每天可处理粪便80吨,日产沼气150立方米,每年温室气体减排量相当于2万亩森林1年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生态农业彰显生命力

“在大力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江夏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江夏围绕生态、绿色的标准,实施品牌战略,用工业化的理念,协调发展现代农业。”江夏区区委书记张卫国对记者介绍说,根据武汉市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江夏大力发展两个园区,一是洪山―江夏北部绿色园艺区,二是江夏中南部名特水产养殖区。目前,这两个园区已经初露风华。

去年11月,江夏区桂子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桂子”牌大米通过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这是武汉第一家、全省第三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大米产

品。截至2008年底,江夏共有27个有机食品。

同时,水产业、花卉苗木和休闲农业在江夏也蓬勃发展。江夏利用自身湖泊众多的优势,把发展水产养殖和保护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城市圈整体定位出发,把花卉苗木产业当成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努力形成“一区一品”的格局。

2008年,江夏区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388元,农业总产值增长18.1%,全区77.2%的农户被龙头企业所覆盖,拥有梁子湖大河蟹、桂子米业、小蜜蜂等170个无公害、绿色、有机的知名农业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