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节消费“牛”劲十足

2009-0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金桀 李慧 我有话说

今年春节前后,气温骤降和全球金融危机丝毫不妨碍老百姓的消费热情。在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背景下,全国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呈现供销两旺的喜人景象。商务部最新监测显示,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农历)增长13.8%。老百姓用红火过大年的热情点燃了牛年消费的第一把

火。

春节期间,郑州市的一家百货商场门前,安放了大型游乐设施,以吸引人气,招揽顾客。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餐饮市场红火,实惠型消费成主流

    “很抱歉,明天的包房已全部订完,只剩大厅有10人的大桌。”1月28日,上海市民黄华来到普陀区一家餐饮企业订座,没想到餐厅负责人不仅表示包房没空,而且还“牛气”地说,中午不能点菜,只提供套餐,最低价为每桌918元。

    餐饮市场火爆历来是春节假期消费的亮点,今年也不例外。据上海市旅游局统计,上海市86家高星级宾馆的年夜饭销售量同比增加了三成左右,近百家三星级以下宾馆饭店的年夜饭销售量达到供应能力的85%以上。大年三十,广州所有老字号酒楼的年夜饭均被订满,北京烤肉宛、砂锅居、峨眉酒家等酒家除夕年夜饭翻台2到3次。杭州、苏州等地餐馆推出“半成品年夜饭”、“打包年夜饭”等特色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青岛一些餐饮企业推出“牛年吉祥宴”、“全家欢乐宴”、“温馨和谐宴”等主题宴席,增加了年夜饭的文化寓意。春节期间,重庆市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34.5%,河北增长26.4%,青海增长19.6%。    在金融危机下,中国人传统的节俭意识被激活,传统的年夜饭今年也发生了从一味“求贵”到追求“经济实惠”的转变。中国烹饪协会秘书长冯恩援说:“很多人本来吃鲍鱼、鱼翅、海参才好,渐渐地,食品的健康、营养、合理的搭配、价格、服务成为消费者重点关注的内容了。”监测显示,今年春节,老字号餐馆、特色餐厅等大众餐饮消费场所受到老百姓追捧,800元至1200元一桌的经济实惠型年夜饭最受消费者欢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指出:“春节消费对拉动内需有很大作用,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春节期间的消费都是全年收入中最为重要的一块。旅游行业也是如此,今年春节旅游甚至有比往年更好的趋势,因为价格出现了下降。”春节消费超预期红火表明民间购买力仍在,关键是如何“启动”消费。如何营造消费环境、培育消费能力、刺激消费欲望,这是政府、商家都要考虑的大课题。   

年货销售火爆,家电下乡产品热销

    春节期间,各地精心组织购物节、展销会、庙会等各类促销活动,食品、烟酒、烟花爆竹等传统年货销售红火,金银珠宝、服装、家电等商品销售也呈现较快增长。

    在陕西省,十一个市区联动举办“新春年货购物节”,仅在西安主会场就汇集了全国3000多种年货。黑龙江省开展“送货下乡、服务农民”活动,组织“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送货下乡,促进农村市场消费。广州市举办“迎新年欢乐购物嘉年华”活动,全市近万家工商企业参与,优惠活动达200多项,向消费者让利约4亿元。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商家纷纷采取打折、买赠、幸运抽奖等促销措施,调动消费者购物热情,拉动节日市场销售。河北、黑龙江、陕西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4%、21.3%和18%,安徽、河南、湖南、重庆、甘肃、广西等地增长15%至17%。    商务部的监测显示,春节期间全国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食品、饮料、烟酒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17.5%和14.7%,放心肉、绿色蔬菜、时令水果、保健品、礼盒装酒等成为居民家庭消费和馈赠亲友的首选。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17.2%,牛年金条、摆件、挂件、纪念币等尤其受到青睐。服装、鞋帽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4.2%和12.9%,一些商场销售额比平日增长两倍左右。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8%和18.1%,液晶电视、厨房小家电、数码产品、电暖器等尤其旺销。    国家出台的扩大内需措施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农村老百姓的春节生活。山东省沂水县的赵建今年春节就过得很特别,因为国家大力补贴的“家电下乡”活动,小伙子一下子购齐了结婚需要的所有家电。

    据了解,春节期间农村市场繁荣兴旺,“家电下乡”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万村千乡”龙头企业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25.6%。眼下消费市场热度不断升温,农村消费实际增速也在2008年底首次超过了城市。专家认为,各地激活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需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三农”补助帮助农民增收,提高城乡低保待遇,同时引导农民适时适度地增加消费。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