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艺术之光的照耀下

2009-0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贾冰 我有话说

近日,中国雕塑院创作基地“见山园”落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并成为该校的艺术教育基地。作为“中国气象人才培养的摇篮”,以多彩的艺术形式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精神内涵,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一直以来坚持和努力的方向。

艺术之“形”:提高人文修养

对艺术的审美、欣赏和体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京剧、话剧、昆曲、交响乐,多姿多彩的艺术活动走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

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生们经常在校园里欣赏到由省级艺术团体乃至全国著名艺术家担纲的专场演出,精彩剧目、经典曲目让学生们流连忘返,甚至现场登台学艺。“我们从艺术中发现了令人心动的美丽,感受了非物质文化的魅力”,一位学生在听完梅兰芳先生关门弟子、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胡芝风女士的“漫谈戏曲”讲座后说。2007年初,乌克兰国家歌舞团的倾情演出更是让学生们亲身领略了世界级的艺术盛宴,在校园内刮起了一股“乌克兰旋风”。吴为山教授的雕塑作品进入校园后,学生们又对其独创的“写意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与艺术的亲密接触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的艺术潜能也被一步步释放出来。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中,该校获得街舞挑战赛和声乐组合2项冠军和2枚金奖;在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上,该校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每年在该校举办的近十场大型文艺演出中,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常换常新。2008年5月,该校英语专业夏琳同学在大四毕业前夕举办了一场名为“感恩”的个人演唱会,感谢学校圆了她的音乐梦、舞台梦。

艺术之“神”:陶冶道德情操

对人文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在大学生过度注重竞争和实用性的今天,大学更应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丰满的人生追求和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这也是包括艺术教育在内的大学人文教育的应有之义。

在“见山园”的揭牌仪式上,吴为山教授动情地说:“要让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像累积成为一座文化的巨山,希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子们以历史文化名人为楷模,在历史的舞台留下光辉的足迹。”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苑的一片草坪上,坐落着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的青铜塑像作品――范仲淹,其身后是由季羡林先生题写的“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见山园”内,陈列着鲁迅、齐白石等二百余座历史文化名人塑像,无一不是风骨气节、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杰出代表。像这样以艺术作品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陶冶学生情操的活动还有很多――革命历史题材歌剧《江姐》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接受了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大型扬剧展演让学生感受了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艺术之“魂”:培养创新人才

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创新型人才,这正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推进艺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校校长李廉水说,大学文化是探索真理的肥沃土壤,是大学灵魂和生命力的体现,优良的校风学风以及大学文化的熏陶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流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活跃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方面又有着独特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始终积极营造校园人文氛围,重视大学人文精神的建设。该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专门成立了传媒与艺术学院,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人文艺术的“催化”下得到充分尊重、培养与伸展。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在高校测绘仪器操作技能与软件开发创新大赛上,该校学子捷报频传。在这里,大学不仅是知识的“加工厂”,更是创新的乐园;大学生不再是人文与自然割裂的“单向度”的人,而是努力驾驭科学的立体而丰满的人;大学的精神也不再深藏于象牙塔中,而将为社会贡献一笔宝贵的创新精神财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刘一平表示,大学的首要任务是“树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绝不是要让大学生附庸风雅,自我炫耀,而是以艺术塑造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让大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成果有总体感受,对人类文明成果产生敬意,在动情入心之中,学会做人做事,成才成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