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了解导致误解和偏见

2009-02-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立 我有话说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会见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和“青年破冰者”代表时,一位年轻人对中英两国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相互了解的不平衡提出了质疑。温总理表示,中国人对英国人的了解,比英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要深得多。中国很多人都知道莎士比亚,而英国有多少人知道《牡丹亭》?更严重的就在于由于不了解而产生误解

,由误解而产生偏见。温总理的话让记者颇生同感。英国如此,法国亦然。

目前中法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中法关系正经历一些曲折,其中很多就源于法国民众乃至政府决策者对中国的不了解。而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少法国人对这种不了解又浑然不知或不以为然,总以为自己很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事务说三道四。自己认为是对的信息就全盘接受,反之就拒绝相信,这就难免造成偏见甚至成见,极大地影响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及双边关系的发展。

记者不久前因办居留手续需要到巴黎体检中心查体,为记者做检查的医生曾去过中国,显然对中国的事情十分关心,边检查边同记者聊天。而他的一个问题让记者哭笑不得。他说,中国的大学因文革而关闭了15年,影响了中国的教育。记者问他是从哪里得到的15年这个概念,他答称是听人说的。于是,记者告诉他文革期间大学确实停办了几年,但绝不是15年,这个时间概念不准确。他听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表示疑惑。

类似这样对中国了解似是而非的例子不胜枚举。无论在中国的西藏亦或人权问题上,这里不少人只满足于从媒体上获得的一知半解,而后便认定中国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固有看法。殊不知,这里所谓具有“批评精神的媒体”对中国的关注点大多在于报道消极面上。因此,长期以来,媒体的受众只能从这些消极的信息获取上形成对中国的看法,误解与偏见也就慢慢产生、最终形成了。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世界上,各种信息浩如烟海,为人类的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但信息爆炸的后面也存在信息泛滥的问题。正确信息有之,错误糟粕也不在少数。如何从中吸纳正确的信息,这恐怕是个极其重要且具普遍性的问题。筛选正确,就可以从中获益,作出正确的决定。反之,则因误读、误判而误入歧途。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同样。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迅猛,变化巨大,中国人民也怀着渴望的心态不断学习着世界上一切文明先进的东西。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建设自己国家的道路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

就是中国人民善于学习,放下身段地学习。而包括英、法在内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也需要放下身段地了解,摒弃偏见与“先入为主”之见,敞开心怀,真切地了解这个发展变化中的东方大国。也惟其如此,才能增加对中国的真正了解,跟上中国发展的步伐,减少误读、误解与误判。

人们相信,如果能够做到这点,无论是中法、中英或是中欧之间都能更好地相互了解,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愿温总理的话能引起更多法国有识之士的思考,果如此,中法关系必将更快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本报巴黎2月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