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短信中的民主监督

2009-02-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钟一苇 我有话说
最近,北京市纠风办开始向全市招募1000名“政风行风短信监测平台”手机监测员,通过短信方式,采集对各行各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投诉。据悉,这些监测员上传的各种政风行风问题,都会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得到处理,而相关处理情况也会及时回传给监测员。应当说,这是一种民主监督的很好尝试。

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此番举措

,用意十分明确,执行也有保障,当能产生一定的效果。如同近年来出现的“官员博客”、“网络对话”一样,手机监测员是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一种形式创新,但在本质上仍是收集民意和实行民主监督的临时性途径。在现有的制度资源中,民意收集和民主监督的渠道不少,比如人大代表、信访部门、各种“热线”和“信箱”,并已在实际的公共治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从现实影响看,手机监测员的设置还只是一种新的补充。

按照北京市纠风办的相关规定,手机监测员从市民中产生,必须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并经常与政府、行业部门接触。这样的规定,一方面顾及民意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民意与政风行风问题的相关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整个措施的操作性。通过手机监测员的观察和汇报,相关责任部门对政风行风问题应能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

从“手机监测员”创设的初衷讲,监测员应有社会调查和民主监督两项功能。然而,由于监测员只是政府部门招募的信息员,不具有质询、督导等法定职能,因此在发现问题之后,他们基本上就完成了使命。虽然他们能够得到相关部门反馈回来的问题处理信息,但这一点并无实质意义。如果相关部门敷衍塞责,监测员也无法予以督促、纠正。从这个意义上说,监测员的短信是一条信息传递的“绿色通道”,民主监督的有力手段还有赖于其他方面的途径和办法。

1000名监测员的数量可以说并不少,也许是现实需要和资源支持之间的平衡点。然而,无论是调查还是监督,“短信监测平台”的开放,远比一定程度的封闭来得更为有效,更有说服力。开放可能会带来资源和操作上的一些负担,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使人人都成为政风行风的手机监测员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当不特定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短信反映问题,更能弥补特定监测员挂一漏万的缺陷。所以,在“短信监测平台”运行较为成熟之后,相关部门应考虑增加其参与性和开放性。

手机监测员的创设,是民主监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尝试,开始阶段可能尚有不足之处,但从长远看,这些努力都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值得认真探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