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艺术永远属于人民

2009-0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贾宇 我有话说

2月3日,玉溪市聂耳剧院,“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赴玉溪‘三下乡’专场慰问演出”的红幅早早悬挂起来,在略为老旧的舞台上方尤显鲜亮。下午5点刚过,合唱团70多名演职人员就早早过来进行演出前的最后准备。团长黄越峰前台、后台不停奔忙,从伴奏配合、演唱细节,到音响设备、出场顺序,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虽然这套曲目已排

演3年多,可是对于每场演出,合唱团依然严谨如初,单是一句“穿草鞋,背土枪,反围剿,斗志旺”就反复排练、磨合了近10遍,直到完美。

7点多,可容纳1300人的剧院便已座无虚席,其中不乏爬上爬下的孩子和从容淡定的老人。74岁的钟大爷带着全家5口人走了近半个小时来到剧院。虽已到古稀之龄,但他对这场演出的热情并不亚于年轻人,只是对于能否听懂“高雅艺术”有些担忧,当得知曲目都是精挑细选的革命歌曲后,他频频点头。在与钟大爷攀谈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王安正将前排居中位置让给赶来的群众,而自己则默默地偏坐一隅。

8时许,演出正式开始。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男女声二重唱……丰富的表现样式和深情的演唱,向观众徐徐铺陈出一部辽阔、壮美而多情的革命史诗。《万泉河水清又清》、《松花江上》、《山楂树》、《喀秋莎》等20余首红色歌曲,在朗诵的串联下形成有机整体,将观众带回激情燃烧的岁月。当聂耳作曲的《大路歌》响起时,观众掌声如雷。近百年前,聂耳就生长于斯,这里的群众对这位“人民音乐家”有着与生俱来的熟悉和崇敬。舞台上,艺术家忘情歌咏,舞台下,观众心旌荡漾。

王安动情地对记者说:“聂耳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他深深植根于人民的沃土之中,通过音乐,将理想、信念与崇高传递给大众。此次来到云南演出,我们就是要将党中央的温暖带给大家。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当口,尤其要发挥音乐在振奋民族精神上的功能。”

当《在太行山上》的前奏刚刚响起,42岁的玉溪市民王正祥就兴奋不已,合着节拍轻轻哼唱起来。这首歌陪伴他走过了大学时代,今天重温,备感亲切。“这是近年来我看到的阵容最强大、水平最高的演出,在和平年代,在俗文化流行的当前,像这类净化心灵、鼓舞斗志的严肃音乐更需要重温与弘扬。”

结束在玉溪两天的演出后,合唱团一行又来到曲靖,5日和6日的两场演出同样受到热烈欢迎。5日晚的珠江源大剧院灯火辉煌,河南南阳的农民工郭国武年前就来到这里修建廖廓山隧道涵洞,听说演出消息,刚刚收工就和几十名工友匆匆赶来。记者在观众席见到他时,他戴着印有“中建七局”的黄色安全帽,迷彩服的衣袖微微卷起,指甲里的泥土还未及清洗,他小心地问记者能不能用手机将演唱录下来,回去跟那些没

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

有来现场的工友们分享。一脸质朴的他说起话来有些拘谨:“我也不会说啥,这就是党和人民心连心啊。”整场演出,他坐在第3排,能够清晰地看到演员们的细部表情,记者始终坐在郭师傅身边,看到他眼神中满是兴奋和满足。

共有5000多名观众观看了合唱团在玉溪和曲靖的4场演出。每当演出结束,看到笑意盈盈的群众消失在夜色中,看到艺术家们疲惫而欣慰地走下舞台,记者总是想起王安书记在演出致辞中的一句话:“艺术,永远属于人民!”

(本报曲靖2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