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009-0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我有话说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30年农村改革发展取得巨大成功,根本上是我们始终坚持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面对今年经济发展的特殊形势和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繁重任务,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党对农村工作的

领导水平。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必须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建立体现“三农”工作绩效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工作,使中央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兑现给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在感情上密切与农民的联系,在实践中尊重农民的意愿。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必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要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使农村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农民致富、促进农村稳定的坚强核心。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积极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扩大党在农村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健全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加强和改进农村流动党员的管理,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善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活动载体。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必须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在政治上多关怀、工作上多关心,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等激励保障机制。按照定职责目标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要求,以不低于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确定村干部基本报酬,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业绩考核奖励制度,逐步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障问题。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

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必须切实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做好“三农”工作,必须以优良的党风做保证。要以落实党的政策、维护农民群众利益、改进基层干部作风为重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妥善解决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引发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决纠正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征收征用中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坚决制止各种涉农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行为,查处纠正一些地方挪用、截留、克扣、侵占、贪污各种支农资金的行为。在农村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反腐倡廉教育,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中央安排,市县两级从今年3月、乡村两级从今年9月开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密切联系“三农”工作实际,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内容,把农村改革发展成果作为重要检验标准,着力转变忽视“三农”等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农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农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农村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