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舜徽与《郑学丛著》

2009-0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武子 我有话说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一生以教书著书为职志,视学问为生命事业!其生前刊行出版各类著作24部(含52种),可谓出入经史,博洽四部,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清代朴学探研尤深;著述总量高达千万言,且三分之一强为毛笔楷书;用功之勤,学养之深,洵为一名副其实的国学家、文献学家。

张先生治学,持守本根,循序渐

进,由小学入经学,由经学入史学,为学有次第,融会而贯通。其平生治学,最是推尊“许郑之学”,尝著三大册《说文解字约注》,将许慎的思想学说及后世研究“许学”的成果予以总结;于“郑学”则撰有《郑学丛著》,对郑玄整理文献、注经述义之方法特点,一一归纳条理、标举揭示出来。

《郑学丛著》繁体竖排本,书名系作者以篆文自署,齐鲁书社1984年初版。是著非成稿于一时,而是作者以早岁潜研“郑学”之积稿为基础,晚岁发箧重加理董,勾稽辑比,增补卷帙,裒为一册,由书名“丛著”二字可知取义,实乃作者研治郑学的精心结撰之作。全书内含凡六种:

其一《郑学叙录》。可视之为全书之总纲。首先,是就郑玄的生平行状、整理遗文的范围及方法做绍述;其次,是对汉代今古文之争产生的时代背景、政治因素及其社会影响加以阐释;再次,针对汉代立于“学官”的几部经书,逐一进行考辨分析,还原其本来面目;最后,则是就郑玄整理历史文献、注解群经之成就与贡献作出总体评价。在充分肯定“郑注”的同时,也指出了其注述中存在的瑕疵,这些在书中亦有实例。

其二《郑氏校雠学发微》。旨在抉发郑学之微意,标举其在校雠学上的特点与贡献。整理遗篇,审音定字,去伪存真,凡此种种,贵在学术渊湛,识断精审,方可畅言校雠流别之义,此正是郑玄独擅之长,也是后世经师难以望其项背之处。郑玄向以经学家名世,故校雠之业反而不显。清儒段玉裁论及校雠之学,谓千古之大业,“未有盛于郑康成者”。盖因郑玄博稽六艺,深造有得,虽不以校雠名,而校雠之业莫此为盛。

其三《郑氏经注释例》。乃是“通贯郑氏群经注义,而为之释例。”古人著书不言例,而例自散见于全书中,后人籀绎遗编,用心为之穷得其例,信能执简驭繁,持类统杂。故释例之作,功在考明前人著作之体,启示后人治学之方。由于古书传世既久,后人多不能明其义,而注述之业以兴。两汉最盛,约有十科,曰:传、注、证、说、微、训、故、解、笺、章句。十者之中,以传与注为最广。经注释例之作,不啻是张大郑学,对于帮助学者以明古书注述之体,亦大有裨益。

其四《郑学传述考》。以“披览史传群书,上自郑氏及门弟子,下逮历代之治郑学而卓然有成者,择举其要,撰成是篇”。是篇自汉迄清,辑录研治郑学者逾百家,每家之下作择要介绍,此之对于考核郑学源流者,有以知其脉络统系之助。

其五《郑雅》。此是类例《尔雅》而作。其纂辑方法,依循《尔雅》训诂名物十九类编次,将郑玄群经笺注逐一辑比归纳,顺理陈文,据义系联,以类相从,使之有条不紊。“此编训诂名物之繁赜,信蓰于《毛传》、《尔雅》、《说文》。苟能贯通郑学,则群经莫不迎刃而解。斯一编也,不第六艺之钤键,抑亦考古之渊薮矣。”此项劳作,犹如编纂工具书,其费时费力,当不难想见。

其六《演释名》。郑玄注经,长于声训,惜其一生劳于注述大典,不遑条理故训,勒为专书。幸有弟子刘熙亲承音旨,得所指授,撰述《释名》。而《演释名》乃依刘书义例,合其门类之所可并者,增其事物之所宜有者,重新序列为十五大类,就声训释义而推演之,发其蕴奥,畅抒己见,空所依傍,实为彰显郑学余绪而发挥光大之作。

汉魏以降,历代整理研究经籍文献的学者,莫不推崇郑玄;尤其是有清一代,更是奉“郑注”为圭臬,亦多有对郑学的表彰发扬,然遗憾者是迄无对郑学全面而系统性的总结论著。郑玄尝遍注群经,以毕生精力整理历史文献,为继承中华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郑学作为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理应同样受到重视。张先生撰《郑学丛著》,正是本着阐幽表微的心意,将郑玄注经述义之方法特点,条分缕析,逐一“释例”,志在光大“郑学”。其价值意义,不止于昭示昔贤治学之规,更在于启示后进向学之途;使后来治学者,有范可式,避免逞臆说经,望文生义,强不知以为知;诚可谓是光前裕后,善莫大焉。

《郑学丛著》出版者:齐鲁书社出版时间:1984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