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产业

2009-02-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云南省丽江市市长 王君正 我有话说

党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体现出了积极性、主动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它与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有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关系,具有分布广、门类多和劳动力密集等优势,是适合丽江

当前发展阶段特别是农村现状的重要产业。

丽江总体环境条件有利于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丽江属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差达4000多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丰沛,适合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全市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十大生物多样性特征地区之一,生物资源得天独厚,被称为“植物王国”、“药材之乡”。其中,药用植物约1800余种,观赏植物约1500余种。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山区农民脱贫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求。近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产业发展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和国际精品旅游胜地”三大经济发展目标,从实际出发,突出比较优势,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快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相继开展和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生物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创建园林城市等工作。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工作方针,在生态产业中,加快发展了特色经济林、中药材、食用菌和森林生态旅游等重点产业项目,全市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兴林与富民的有机统一。

发展生态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发展生态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丽江面临的实际,符合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长远利益。就丽江的实际情况而言,推进生态产业建设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既是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优势所在,也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好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是关键。一方面,丽江是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区域之一,也是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之一,丽江已经签署了《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对生态资源保护作出了庄严承诺,因此,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特别是野生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生态安全体系。另一方面,要在科学论证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来促进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大多是可再生资源,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既能产生经济效益,也可调动各方面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虽然目前在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但我们更应该深入地进行科学论证,完善政策、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二)处理好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生态建设要兼顾经济效益,产业建设要重视生态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切实有效保护,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保护工作更有效、更长久。这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统筹兼顾,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发展。

(三)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关系。要建立起优质高效、竞争有力、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生态产业的多种功能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根据丽江市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林化及生物质能源产业,农、畜、药材等产业中具有较强生态和市场价值的动植物种养业及其加工业。从2008年到2012年,新发展各类生态产业原料基地340万多亩,总面积达到430万亩。今后五年力争以每年70万亩的速度推进,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达到4亩左右。

(三)处理好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力量源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是为了把“穷山”变成“金山”、“银山”、“绿山”。我们加快生态产业基地建设,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使人民群众早日富起来。但是任何改革实质上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复杂,矛盾较多,能否顺利推进这项改革,不仅关系农村的和谐稳定,也关系到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改革的程序和方式,依法依规操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妥善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为生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建设生态产业基地是发展生态产业的基础,要建设好生态产业基地,必须要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现有生产基础,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尽快做大做强一批生态产业优势产区。要突出区域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满足市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要尽快向最适宜、适宜区域集中,充分挖掘资源潜力,不断提高生态产品的档次和水平。同时,还要以相关的工业企业为依托,充分借助企业已有的资金、品牌、信息、技术优势,把它引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使之在发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作用的同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催化的作用。要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加生产基地建设。

发展生态产业的龙头企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农民增收的推进器,也是农村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要围绕生态产业建设,抓紧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升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在基地建设中为农户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家庭承包经营优越性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鼓励以“龙头企业+基地+能人(产业大户)+农户”等各种方式,将农户零星的土地合理流转到产业大户手中,进行集中连片种植、科学规范管理,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形成布局区域化的优势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实现生态产业基地效益最大化。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这次活动的具体实践内容,从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思想认识,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丽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