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泡利为何失败了

2009-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森凤 我有话说

1956年,56岁的美籍奥地利科学家泡利已经在物理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威信,人们尊称他为“物理学的良心”、“上帝的鞭子”。但是就在这一年,泡利犯了一个大错误,连他自己都非常震惊,并开始怀疑自己深刻的判断力。

这一年,美国物理学家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粒子――K介子。K介子会发生两种变化:变成两个π介

子或变成三个π介子。前一种变化说明K介子具有偶宇称性,后一种变化则说明K介子具有奇宇称性。据此,物理学家认为K介子有两种――“e介子”和“T介子”,而且其性质很相似。

1957年前,在微观世界发生的任何变化中,有一条被物理学家普遍承认的定律,即“宇称守恒定律”。它告诉我们,在任何一种变化的开始和终了,宇称的奇和偶不会改变。因此,人们肯定地认为,e介子和T介子是不同的粒子。

但是,随着测量技术越来越精细,物理学家开始有些焦急不安了。他们发现,e介子和T介子不仅具有完全相同的质量,其电量和寿命等物理性质也完全相同。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两个介子除了宇称外,其他性质都完全相同呢?难道它们是同一种粒子?物理学家无法解释其中原因,便把这个疑问称为“e-T之谜”。

就在众人不知所措时,从中国来到美国不久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经过仔细研究,提出了一个大胆猜想:在K介子衰变的过程中,宇称是不守恒的。这一猜想一经提出,在物理学界激起了轩然大波,几乎没有一个物理学家相信他们是正确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知道,要想让众人信服,只有用实验证明。他们请吴健雄来做这个实验。

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在翘首以待实验结果。泡利很关心这个实验,但他非常肯定地认为,杨和李一定错了,宇称守恒绝对不可能有任何违反。他甚至对人说:“我敢打赌,吴健雄的实验结果一定会得出宇称守恒的结果。我已经准备好了一笔大赌注。”

1957年初,实验结果出来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猜对了,在弱相互作用情形下,宇称果然不守恒!许多物理学家感到极度震惊和迷惘。1957年1月27日,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泡利写道:“在最初的震惊过去后,我开始镇定下来。事情的发展的确很有戏剧性……幸亏没人跟我打赌,否则我要输掉一大笔钱。现在只损失了一点名誉,好在我的名誉不小,损失一点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物理学家在宇称是否守恒这个问题上都犯了错误,连泡利这样聪明过人的大师都显得毫无作为呢?究其原因,有一点不容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素来强调“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强调事物之间辩证的转化。例如,中国的太极图就表明:凡世间万物,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悲中有欢,欢中有悲;对称中有不对称,不对称中有对称。而西方传统文化尤其是近代西方文化偏向强调事物的“绝对性”和“独立性”,容易“剑走偏锋”。这种文化背景极可能影响了泡利等一批西方的科学家,使他们在宇称是否对称这个问题上犯了个大错误;而中国学者却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益匪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