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新科技企业如何逆势成长

2009-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我有话说

编者按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额降低,基础制造业面临极大的困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断有工厂倒闭的消息见诸报端。但是,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特种计算机制造企业――研祥集团却在这次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中

继续坚持自主创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在严酷的经济“寒冬”中向着“中国创造”的目标发起冲击。

为揭示“研祥现象”成功的背后原因及其对我国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借鉴意义,本报记者跟随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产学研领域的专家,走进研祥,探讨研祥,发掘研祥。

“意想不到”的成就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大的集特种计算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系统整合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台湾公司陆续进入大陆,在带来先进嵌入式技术的同时,也带动了嵌入式技术与PC平台的融合,形成了真正的嵌入式产业。然而,外来品牌的自动化控制产品很难满足我国大规模、多样化、复杂环境的工业现场控制需求,国内的嵌入式产品市场还存在很大发展空间。就在这时,研祥应运而生。

目前,由研祥智能打造的“EVOC”品牌已经成为行业知名和领先品牌。研祥智能旗下的特种计算机主要产品已形成两大系列、两百多个型号,在通讯、交通、金融、能源等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到2007年底,研祥已建成了全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特种计算机研发中心,使我国在该领域彻底摆脱了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

参观过研祥的特种计算机展厅并听取了集团相关负责人的汇报后,全国政协第九届、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用了“三个没想到”表达自己的兴奋与感慨:“没想到研祥能逆势飘红,在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仍保持百分之一百以上的迅猛增长势头;没想到一个科技企业能用15年的时间发展成如此规模,近40亿的产值令人刮目相看;没想到工业计算机能有这么大应用,企业的发展前景如此广阔和美好。”

科技创新成就了研祥

谈到研祥成功的“法宝”,公司副总裁樊小宁将其归结为“在科技创新中不懈努力”。

嵌入式产业是我国与国际前沿高科技接轨最紧密的领域,不仅技术上盯得紧,而且产业化速度快,应用程度高。作为民营企业的研祥早在创业之初就意识到这一点,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依靠自主研发不断创新,致力于为中国市场提供领先的嵌入式智能平台产品。“自1995年开始,我们就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关键产品技术,锻炼出一支极具实力、丰富经验和敢于创新的研发队伍。公司现有研发人员1000多人,占企业总员工人数的30%;研发机构设有‘一院四中心’,即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北京、上海、西安四地研发中心,其中技术研究院的宗旨是始终跟踪EIP(企业信息门户)相关技术最新动态,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研祥智能每年用于研发的经费占总销售收入的10%左右,并逐年上升;公司每年开发的新产品销售占整个销售量的40%左右。”樊小宁介绍说。

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使研祥产品的更新换代代表了国内特种计算机领域的最高水平,并在整个行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任玉岭教授认为是多种因素造就了“研祥现象”这个成功案例。“首先,研祥的成功离不开深圳特区提供的良好外围环境,包括宽松的政策、开明的管理和开放的服务,以及人才聚集、技术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这些都为企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动力;其次,研祥的成功来源于对科技创新投入的重视,每年10%左右的研发投入真正体现出企业才是创新的主体,唯此才能调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积极性;此外,在管理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广揽海内外人才,踊跃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明智作法,无疑也成就了今天极具成长潜力的研祥。”

“研祥现象”的启示

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由于金融相对独立,银行存款较多,再加上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应该有信心度过难关;但是,一些依靠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通过从事简单的出口加工赚取辛苦费的中小型企业纷纷停产倒闭,也暴露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对资源、市场还是技术方面的需求,我国对国外的依赖程度都很大;我们的产品过度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过分比拼资源和能源。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有必要以那么多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去追求那么低的利润和增长率吗?此外,外商在华投资的地域分布不均衡,造成与之配套的国有资产也进入不了中西部地区,给区域城市的统筹带来困难;而外资企业在我国一些产业中所占比例过重,例如玻璃、电池、啤酒、集成电路、日用电器等,不少都控制在外商手中,其本部出问题,势必影响到国内。”任玉岭教授认为,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自主创新成为时代迫切要求的今天,高新科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必要学习、借鉴研祥的成功经验。

对于“研祥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主任左铁钏教授也赞许有加。在参观调研的过程中,左铁钏教授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研祥如何实现科技创新?“我们一直强调科技创新和投入应以企业为主体,但我国的现状是:科技创新仍主要在科研院所,科技投入仍主要靠国家和政府部门。我注意到,在研祥的员工构成中,科技人员有1500人,工人有600人,管理人员只有200人;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总收入的10%左右――这两个比例在中国真正算得上是高科技企业。在当前很多企业将眼光集中在产品本身时,研祥却将客户的特殊需求作为研发的动力和方向,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优势定位――这是对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的很好诠释。”

将客户需求作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和目标,再通过研发组织和生产制造过程为用户量身打造过硬的产品――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是研祥如何实现科技创新的真正答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