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西赣州建设“主题文化新村”

2009-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温子娟、丁天华 记者 胡晓军 我有话说

本报赣州2月24日电新春时节,温暖的阳光洒落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周田镇圩场。这里正开展着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歌会”。从田间走上歌台的农民略带羞涩地唱起了卡拉OK;台下,围聚成群的观众不时叫好,纷纷举手抢着上台。“一片田野一片景,一座村庄一座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赣州市因地制宜给

每一座村庄“提炼主题、丰富内涵、完善载体、雕刻特色”,一座座“主题文化新村”如烂漫春花,生动了赣南群山。

赣州有三张文化名片:“客家摇篮”、“江南宋城”、“红色家园”,每一寸土地都印着深深的文化屐痕。2007年底,基于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赣州市在江西省率先出台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它在发展目标中提出:树立“文化立市”理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凸显地域文化,形成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和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等新型文化交相辉映的新格局和重要生产基地。由此,挖掘整理历史文脉、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全面盘点文化典籍、深入激活文化基因,成为赣州“主题文化新村”建设的“落笔点”。

赣州市组建了由文物专家、民俗研究员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赣南山乡水寨历史文脉进行“望、闻、问、切”;在摸准文脉的基础上,各地动员群众深入讨论村落地域特点、民俗风情、人文历史、资源优势等,提炼出最切合本地的“主题”。

有了悠远的历史文脉和丰厚的文化馈赠,如何更好地将它们保护、挖掘、盘活,进而使这些文化基因蓬勃成林?赣州开出了“方子”: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各地根据最切合本地的“主题”,邀请规划设计部门以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进行科学规划。龙南县把具有发展潜力的古围屋村庄规划建设成“古村新韵”型村庄;把脐橙产业发展较好的村庄规划建设成“橙园新村”型村庄。会昌县结合产业发展,培育了九龙山“茶油村”、罗坊“烤烟村”、楠木“金橘村”、饼丘“生态节能村”等一大批“主题文化新村”。目前,赣州已完成260多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16700多个自然村落的详细规划,每个新村建设规划都注入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产业发展特色,使每个村庄传承历史文脉,力创地域特色。

与此同时,赣州市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立了专门的农村文化建设办公室。各地新建了2000余个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建立7000余个文化中心户。在全市农村举办400余期文化骨干培训班,培训农民3万余人,有效地加强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该市还大力实施“农村文化能人带动工程”,并以村组为单位成立文化能人协会,只要有一技之长的村民都可加入。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激发每个农村文化能人的创造活力。

文化,不仅愉悦了农民,也成为了农民创收的门路。农民们利用独特的农家文化、优美的环境、良好的生态、热情纯朴的服务,开设了“农家乐”、“红古绿乡村游”、“客家民俗风情”等旅游项目。由此,赣州特色文化产业成效显现,已发展形成了戏剧、采茶、舞蹈等60多种具有鲜明特色的1000余个农村特色文化村,初步形成了“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逐步打响了根雕、奇石、纸扎、竹编、砚台五个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