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地区百科全书编纂史上的成功典范

2009-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龚莉 我有话说

百科全书是提供标准知识的权威的工具书。它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广西大百科全书》是广西最基础的科学文化建设,是广西标志性的科学文化工程。它以全面、系统收载广西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资料和基本情况为主要任务,在着重介绍广西地理环境、历史、民族、文化遗产、科学技术、人文社会

、经济知识(或情况)的同时,全面地反映了广西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果,对于继承文化、创新理论、普及知识、咨政育人、对外交流、促进广西建设、树立广西新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大百科全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对广西文化建设的贡献,也是中国地区百科全书编纂史上的成功典范。其主要的贡献是:

第一,它不仅是广西第一部多卷本的地区百科全书,也是中国第一部以门类分类的多卷本地区百科全书。中国地区性百科全书的编纂始于1989年,至今20年里已先后出版了30多部省(自治区)、市(包括直辖市、地级市)等的地区性百科全书。但是它们多数是一卷本的,少数是两卷本的,字数多在200万~400万字。《广西大百科全书》13卷,总条目3.5万个,总图量1.2万幅,总字数达2100万字。全彩印刷。它不仅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地区性百科全书,而且是统一设计、统一编纂、统一体例、统一流程、统一出版。它大大提升了中国地区百科的编纂工作水平,标志着这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它在向世界地区性百科全书的编纂水平看齐。世界地区性百科全书的编纂始于19世纪末,至今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几乎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地编有各种类型的地区性百科全书。编纂水平最高的前苏联,不但编有《莫斯科百科全书》、《明斯克百科全书》等一系列一卷本的地区性百科全书,而且编纂有一系列多卷本的地区性百科全书,14个加盟共和国都各有一套。这些百科全书有的用了七年,有的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来编纂。而《广西大百科全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仅用了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编纂完成。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惊人的速度,而且质量还能做得那么好。《广西大百科全书》的出版,不仅表明了中国地区性多卷本的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开始启动,而且标志着地区性百科全书的编纂水平正在接近世界水平。

第三,它在内容、流程和体例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创新。比如在科技内容的反映上,国外的地区百科全书很少反映或者说没有,从《广东百科全书》(第一版)和《广西百科全书》(1994年版)开始,为了反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但在世界地区百科全书中最早刊登科技成就,而且把科技专门设立为一个分编。《广西大百科全书》在继承这个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它不但充分反映科技成果,同时把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等第一次列为类目,有一大批条目给予反映,并把科技与教育放在一起单独立卷。可以这样说,在世界与中国地区百科全书中,《广西大百科全书》是至今反映科技内容最多、最全面的地区百科全书。

社会、政治、法制、军事内容和当代人物上书都是世界地区性百科全书编纂工作的一个难点。世界地区性百科全书和国内一些百科全书都程度不同地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或者不设社会、政法、当代人物的条目,或者简单列有一小部分条目。《广西大百科全书》突破了这些难点,不但单独设为分编,还单独设立了《社会》卷、《政治・法制・军事》卷、《当代人物》卷。由此可以说,《广西大百科全书》目前是中国和世界地区百科全书中,反映社会、政法和当代人物内容最多、最丰富的地区百科全书。

为了保证质量,《广西大百科全书》的流程专门设有质量验收的一环。每个工作阶段完成后都安排有这样的一个工序。如编委会主任李纪恒副书记、沈北海部长专门到编辑部来听取总编辑许家康的报告,对各分编的框架条目质量做了验收,并请孙关龙顾问发表意见。当听到有些分编框架条目设计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时,他们当即要求有些分编返工,有的分编补课。又如《全书》的12篇概述文章,都成立有概述文章编写组,先分头拟定撰写提纲,分发到各分编编委会去讨论,然后再集中到编辑部审定提出修改意见,每篇提纲至少是这样三个来回。提纲定下后,拟定出的稿子经反复讨论、审阅和修改,少的来回三四次,多的达十几次。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全书》的质量。

体例的创新也是多方面的。《广西大百科全书》在配图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全书》对重要的景点、动植物、事物等都选配了图组,以图说话。为了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专门做了很有难度的主题索引,除约3.5万个条目标题以外,还标引了条目释文中隐含的知识主题近7万个。这些都丰富了地区性百科全书的编纂体例。

(作者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编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