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孩子是什么

2009-0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燕玉 我有话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以提倡尊重、理解的儿童观迎来辉煌。然而,跨入新世纪以后,直面当代儿童、当代教育的儿童文学作品渐渐稀少了。而黄蓓佳却始终在思考着儿童问题,表达出“每一个孩子都是极其珍贵的宝贝”的新的儿童观――

黄蓓佳是一位深受中国小

读者欢迎的作家。她的作品在孩子中产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盛况不衰。黄蓓佳的每一部新作,都有所探索,有所创新,在为她的创作风格添上新的风采,具有某种超越。她的新作《你是我的宝贝》又一次给了我这种新的阅读感受,新的阅读冲击。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的弱智男孩贝贝。病残儿童,在黄蓓佳以往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比如《小船,小船》中的芦芦、《在你的身后》中的“我”、《天边的桃林》中的桃叶、《窗外的石榴花》中的小聪等。黄蓓佳曾经表达道:“身体残废的孩子,心灵应该是健全的,他们也应该有他们的理想、爱好、脾气、性格,有自己的爱和憎,有自己的喜和怒。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孩子是什么?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答案,古往今来的哲人、学者、作家也都有自己的答案。鲁迅用“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的思想引领了“五四”时代的儿童观,至今仍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界以提倡尊重、理解、独立、个性的儿童观,迎来中国儿童文学的辉煌。然而,跨入新世纪以后,一些儿童文学作品丢掉了人文关怀精神,缺失了正确的价值支撑点,直面当代、当代儿童、当代教育的真正属于新世纪的儿童文学作品渐渐稀少了。而黄蓓佳却始终在关注当代儿童,思考着儿童问题,她走进孩子的心湖,倾听孩子的心声。“你是我的宝贝”是作家的直白,是作家的心声,是作为作家的“我”在向所有的孩子“你”表白内心的最强音。

通过弱智孩子贝贝形象的塑造,黄蓓佳表现出了对儿童的尊重,进而引出珍惜、关爱、呵护的人文情怀,揉合着对生命、对人、对自然的本意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如果说孩子是天生的,那么大人都应该成为珍惜、关爱、呵护孩子的天使。

对贝贝的刻画,黄蓓佳没有停留在智障的层面上,而是努力去发掘贝贝纯真善良的一面,同时,贝贝也在用自己的才能为大家增添色彩。贝贝和周围的人们相互爱惜、相互照顾、相互依存,相濡以沫,和乐融融,这正是黄蓓佳所一直追求的艺术世界。她曾说:“唯有那些写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挚、深切、纯洁、隽永的,他们(指小读者)会一遍两遍地看。”黄蓓佳要用爱和善良构筑孩子们的价值支撑点。

不是把贝贝作为弱者去描绘,而是把贝贝塑造成一个值得珍惜的宝贝,这就是黄蓓佳的创新和超越。贝贝从喜欢和善于捉蝴蝶做标本,到发现紫金山上死去的珍稀中华虎风蝶,做了一件大事,在晚报上登出照片,被称为拥有“最可爱笑容”的孩子。这是生命的奇迹、教育的奇迹,这个奇迹也启发了方老师为智障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认识自然――从蝴蝶开始。”这是一堂“美如仙境”的课:“满天的蝴蝶。满天缤纷的色彩。满天都是孩子们的眼睛,乌黑而晶亮。”最后,贝贝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虎风蝶行动”,在“捡起每片垃圾,让紫金山畅快呼吸”的口号声中,在担任旗手的贝贝的带领下,孩子们出发了!这是走向成长的出发,前面有广阔的空间在等待着他们。在这里,黄蓓佳的文学想象和艺术构思能力令人叹服。蝴蝶是一个隐喻、一个象征,象征着以贝贝为代表的智障孩子也能自由地高高地飞翔。

《你是我的宝贝》黄蓓佳著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