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太阳从废墟上升起(节选)

2009-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向思宇 我有话说

编者按: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而在四川地震灾区,人们如何重建生活的家园和精神的家园?报告文学作家向思宇走进灾区,感受那里发生的点点滴滴,并写下《太阳从废墟上升起―

―汶川地震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纪实》(刊登于《北京文学》2009年第2期)。现节选部分章节,献给正在满怀信心、重建家园的顽强的灾区人民……

大地震后,北川曲山镇任家坪受灾群众安置点住了五六千人。毕业于师范学校、三十多岁的贾德春是任家坪板房安置点的党总支副书记。那天,我无意间走进了写着“党总支书记”的屋子里,出示采访证件后,我请贾德春谈谈任家坪的灾后重建。他正在看《拯救羌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材料,顺势给我讲了精神家园的重建。

我们在安置区内边走边听贾德春谈。每过来一个村民,都跟他打招呼,贾德春也跟对方打招呼。“别忘了,下午三点开会。”“会不长,很短。开完会就给你们发这个月的工资。”“对,下午三点,别搞忘了。”一路走去,一路跟人说下午开会和发工资的事。这情景让我想到上世纪50年代的农村,村干部与村民之间那种随和、融洽的关系。

任家坪板房区共住了5008人,年龄最大的101岁,最小的生下来才两天。80岁以上的老人94人,60岁以上的有1342人,占近1/4。致残29人,严重心理疾患94人。学生(小学、初中、高中)共649人。这样说吧,这个安置区很多人都是从地震的废墟中爬出来的。刚来时,你在外面看不到人,为什么?都呆在屋子里不出来呀,大家伙一天就等三顿饭。吃了早饭等午饭,吃了午饭等晚饭。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三饱一个倒,人到了这一步,活着还会有希望吗?这样下去体能衰退,思想麻木,生活质量肯定下降。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反弹期”,这些村民正处在反弹期。表面看,地震灾难过去了,但心理灾难才刚刚开始。一旦遇上合适气候,灾难恐惧症就会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重新复苏、滋生蔓延,长期下去,会造成终生抑郁!派心理危机干预团体?五千多人要多少个团体?这显然不现实。再说,今天给你做了心理干预,明天咋办?

第一步走出板房。走出来干什么?跳锅庄舞。

羌族锅庄舞,参与人多,老少皆宜。大家聚集在一起跳舞,至少心头不空荡荡了。为什么叫锅庄?锅庄,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原为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有这么一首歌词:“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羌族生活的区域由于长期与藏族比邻,久而久之,藏族的圆圈歌舞,即锅庄,就被羌族接受并移植过来。锅庄舞其实是一种欢乐舞,凡遇喜庆佳节,人们就不分老幼地欢跳。锅庄舞基本由舞者边唱边跳,少有乐器伴奏,速度和节奏取决于歌词内容和舞者的情绪。因此,在青年们所跳的各种“锅庄”中,还分别有歌颂美好生活的抒情锅庄,有夹带游戏的趣味性锅庄和以诙谐幽默、情调浓郁,表达男女间爱情等不同形式的锅庄。

灾民从板房走出来,继续往前走,走出任家坪,到外面去务工。这是我们实施健康计划的第二步。务工分几步走。一是联系一些能够提供较好待遇的厂家(共联系了600多家),大部分人在厂里干车工、钳工。我们跟这些人提出一个规定:你们出去找工,每个人必须负责带几个人出去,通过这种滚雪球方式,在外面厂子干活的约有1000人。其次,让具有经商、承包过工程的人去建筑工地打工,并要求他们每一个工地带二三十人过去干土木工程。泥水匠,一般的一天可挣七八十元,手艺好的能挣到100元。这样干到明年,恢复永久性建筑时,就能积累一笔建房资金。这样的活路可以安排700多人。第三,直接请外地厂家来招工。事前我们要通过网络查询这些外地厂家的固定资产、经营、销售等情况,以保证我们外出打工人员应该有的起码待遇。这条渠道又可以安置300来人。第四种途径,就近务短工――主要是针对家庭有伤老病残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态方式。每天收入大约在五六十元、三四十元不等,既可照看家里,又能增加收入,可以解决三四百人。就近务短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板房区内做服务性工作(由我们向上头争取公益性岗位)。解决家庭有困难,年龄大不宜外出的,大概可解决一百来人。第三种形式的短工是到附近排危、排险,比如正在修建的泄洪堤,每天可解决二三十人,一天能拿七八十元、八九十元。这个活路能够做20天左右。泄洪堤之后,还有清理灾区废墟之类的活。

务工是家园重建的启动步伐。我在永安镇受灾群众安置点任临时党委书记时,感觉行得通,就将这种方式带了过来。通过务工,让村民生活有了奔头,精神状况得到改观。通过务工“分流”,白天在这个区只有三千人左右。通过务工,可增加一些经济收入,主要的是能够冲淡地震中带来的伤痛。在这个安置点,失去子女的有二百多户,三百多户家庭都有人员伤亡,几乎家家都有伤痛。

贾德春停顿了一下,沿着思路继续往下讲。

锅庄舞带不来效益,务工不能长久(受年龄限制,身体影响,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最具体的问题是,40岁以上的人怎么办?伤残者怎么办?于是我们想到了第三种方式:发展民间艺术。羌族民间艺术包括羌族挑花刺绣,传统品种很多。这个安置区有六十多个妇女在从事这项工作。这活路在家做,具有灵活性,做计件,不计时,每天能挣60元,刺绣好后交给绵阳有关部门,当民族装饰品出售。当然,做刺绣的价值与得到的效益不成比例。我们以后要逐步发展成作坊式,请民间艺人作顾问进行指导。昨天,安置区有一残疾妇女,打来一报告,请组织出面,成立刺绣作坊,那个作坊可容纳100到300人。这是好事啊,有了作坊就容易发展壮大。原生态(描图案)――次成品(刺绣)――成品(民族服饰、民族类物品),以挑花刺绣来刺激当地旅游业发展。

“我带你去看锅庄舞吧。”贾德春突然说,“到了羌区,如果没有跳过锅庄,等于没有到过羌区。”

任家坪安置点跳锅庄是从“9・24”洪灾后几天开始的。国庆节前一天,他们组织了一次锅庄比赛。组织那次比赛,他们心里没底,刚刚经历地震两个多月,又赶上“7・20”洪灾,然后又是“9・24”洪灾,五个月不到,连续三次灾难,这种时候组织锅庄比赛,会有人参加吗?意想不到的是,有两千多人参加比赛,占了安置点的一半人数!这以后,他们开始将各个区社的骨干集中起来,每天上午九点,下午三点训练,然后再进行传播。这一拨人将来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的载体。

那天晚上,具有羌民族特色、贴近生活的坚韧,又激情飞扬的锅庄舞将我留在了任家坪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酣畅淋漓、富有感染力和煽动性的舞蹈,使我这个不喜欢跳舞的人也被感染了。痴痴地看着在激情跳着舞着的男男女女,篝火映照下,每一张面孔都显得那么年轻,那么充满活力,那么令人着迷。我跳动着的心被圆舞中间燃烧的篝火忽地点燃!我挤进围观的人群,加入进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