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百多万张电影票是凭什么卖出去的

2009-03-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许茹 侯大伟 我有话说

一年卖出515万张电影票、实现1.8亿元票房收入。四川太平洋电影院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院线”)因此在2008年“中国十大院线”中占据一席之地。

用“创新与改革”充当“发展的引擎”

谈到太平洋院线的发展历程,总经理张北川语气坚定地告诉记者:“主动改革创新体制,

是太平洋院线发展的动力。”

这种改革创新的精神首先体现在敢于自我革命。张北川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省电影公司经理。张北川介绍说,1995年10月,在四川省电影公司保持国有企业不变的情况下,率先在全国主动放弃四川省的发行垄断权,联合省内23家地市电影公司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组建了全国第一家以资本为纽带的股份公司――四川西南影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也就是现在的太平洋电影院线公司的前身,成为院线体制创新的起点。

张北川介绍说,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开始认识到,院线发展的关键在于要有资产联结的符合观众需求的新型影院。基于这样的认识,当年,太平洋院线用股份制的方式筹集资金,投资5000万元购买了成都王府井电影城。这样的大手笔在当时全国的电影行业是第一家,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随着电影放映不断创造票房佳绩,太平洋院线不满足于成都市场或西南市场,2005年起陆续进军甘肃、深圳、新疆、吉林等地。到目前为止,太平洋院线拥有97家影院、216张银幕,经营业务已经覆盖成都、甘肃、深圳、重庆、新疆、吉林、贵州,今年还将延伸至北京、安徽、湖南等地。

用“责任与激励”让“员工与公司”共荣共生

太平洋院线在体制创新的同时紧跟经营管理机制创新。院线成立之初,首创“电影发行责任人制”,即“制度+目标+责任+激励”管理的原则,这大大激发了经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从影片的宣传发行,拷贝调度,片款回收,保证每部国产影片有专人负责经营,彻底结束了过去的粗放经营。太平洋院线的“责任人”制在全国电影发行商中有口皆碑,成为太平洋院线在强势院线的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形成了太平洋院线的核心竞争力。

张北川说,这种创新的经营机制,实现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统筹兼顾,使员工具有归宿感,企业具有凝聚力,从而实现了公司电影产业的发展,资产增值,员工增收的共赢局面。多年来,院线进行了力度很大的不断改革,但是院线没有一名下岗员工,没有出现因就业、分配等问题扯皮闹事或上访的现象。多年以来,公司员工收入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

精心打造的“太平洋”品牌填补二级市场的空白

在我国电影发行放映机制上,还是市场主导机制和政府主导机制分别在中心城市和农村市场双轨运行,客观上造成中小城市等二线城市电影放映市场处于空白状态。

太平洋院线凭借“太平洋”品牌的价值,在二线城市影院的建设经营中,成功吸引了社会资金的注入,创造了多种营运模式,如资阳太平洋影城由当地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院线提供品牌和管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三方优势整合模式;德阳太平洋东方影都由院线主导经营管理、民间资本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温江太平洋影城、广汉太平洋影城由社会资金全资投入,委托院线管理的模式;新都太平洋出资购买“太平洋”冠名的加盟模式等。经过不断改革创新,太平洋院线公司摸索出开发二线城市影院的基本模式。(据新华社成都2月28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