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雪带来经济回暖讯息

2009-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肖国忠 王斯敏 殷泓 我有话说

发刊词

又是一年三月。鸟鸣蝶舞,或是醒于惊蛰的雷声;鹅黄芽绿,总被染作阳光的颜色。时光仿佛周而复始,

岁月却已更迭变迁。

又是一年三月。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如此的不平静:我们用坚强的意志融化凝冻的雨雪,又依靠党心、民心、军心的汇聚,在地震的灾难中挺起了民族不屈的脊梁;我们动情于奥林匹亚山的圣火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交相辉映,又在改革开放的而立之年感受着科学发展带来的巨大喜悦。困难反而增强了力量,光荣已然铸就梦想。

又是一年三月。当干支纪年从己丑又回到己丑,60年已是一次轮回。曾经付出艰辛,所以收获幸福;曾经历尽曲折,所以终有成就。60年,一个国家更为强大;60年,一个民族又被尊重。

又是一年三月。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投入、减税到产业振兴规划,从科技支撑到社会保障,政府举措频出,颇见成效。危机的影响或许一时难以消弭,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沉着应对,表现出的是我们坚定的信心。

又是一年三月。当代表委员如期而至,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会有什么样的消息响如春雷,又会有什么样的风景艳于春色?亲爱的读者,请与我们携手,看一看这一年的三月――那场春雪已经捎来了经济回暖的讯息。

北京三月的街头,春意已依稀可见,2009年的第一场雪,痕迹犹在。

在经历了百余日的漫长等待之后,一场从天而降的瑞雪,润泽了因久旱而龟裂的土地,也安定了人们因等待而一度焦灼的心。

走在天安门广场上,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程萍委员的脸上依然带着几丝忐忑。这位来自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正为金融危机效应在身边的显现忧心不已。此行,带着希望而来的她,将在这次吸引全球目光的两会中找寻到什么?

就像过去的漫长冬季一样,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期待着带来希望的“春雪”。

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说,政府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已初见成效。

“冷冬里,依然有暖风,就像现在的中国经济,危中有机,而我们的信心,就因这蓬勃之‘机’而生。”程萍委员说。

最新披露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北京这场经历了110天干旱之后迟来的春雪,或将带来经济回暖的讯息。

祸福相倚:困难中寻觅机遇

王晶,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总裁。

在与记者谈及金融危机的影响时,这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物,显然比以往更为谨小慎微。

王晶告诉记者,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波及面广,新大陆集团为此推行了谨慎的市场策略:2008年,“新大陆”本来制定了宏大的计划,准备在国际市场上大干一场。无奈外部环境风云突变,集团不得不中途调整计划,放弃了一些有潜在风险的业务和投资,以保证现金流。

“我切身感受到了危机的破坏力,确实不可小觑”,王晶说。

金融危机裹挟下,新大陆科技集团的遭遇并非个案。

如果把大众生活中微妙的变化概括成一组数字,或可勾勒出2008年的中国经济走势――

工业生产增长放缓,企业利润增速回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上年回落5.6个百分点,四季度进口同比下降8.8%……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委员对此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他拿出洋洋15000字的分析文本,指着相关图表给记者看:“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蔓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

遥望前路,关山重重。“我们面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消费信心、投资信心、市场信心严重受挫,大量民营企业也在遭受‘寒冬’。”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委员表示,“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这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次机遇。”

危中自有可用之机。“祸福相倚”的古训,从未像此刻这样为人们所铭记。

危机来袭,意味着各个行业的重新洗牌,此刻,谁能迅速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谁就掌握了异军突起、开辟新天的先机。

作为受冲击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已经敏锐地从危机中看到了七重机遇。

“企业优胜劣汰,实力过硬者方能笑到最后;人才流动频繁,正是‘抄底’好时机;扩大内需,一批重大项目得以上马;出口受挫,外经贸发展方式不再‘一枝独秀’;产业和劳动力重新布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落后产能被市场淘汰,不再危害青山绿水;变革的紧迫感深入人心,体制机制改革步步迈进……”民建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庆勇委员一一道来。

不只企业,同样的机遇摆在各个行业面前。

对此,民盟中央常委、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高玉葆委员深有感触:“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把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办好适应时代的教育。”

“文化产业在危机中同样呈现了逆市而上的走势,令人鼓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委员说。

他认为,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下的卓越表现,再次印证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挑战―应战”理论:文明的产生既不是靠种族的优越,也不是靠地理环境的良好,而是人们面对环境的不断“挑战”而进行成功“应战”的结果――人类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回应,文化就会产生、发展;“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会衰落乃至灭亡。

“危中有机”,不是壮胆的口号,而是事实;能否抓住机遇,便是关键所在。

记者感言:每个国家都难以避免危机的影响,这是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必然要遭遇的“蝴蝶效应”。然而,每次危机之下都潜藏着巨大的机会。因之,我们需要一颗坚强的心灵去应对危机,也需要一双聪慧的眼睛去发现机遇。

迅速反应:逆境中沉着应对

“业务缩水了,开支紧张了,但我们没有裁员,等着转机出现。”王晶说。

值得强调的是,在国内外企业纷纷裁员的时候,新大陆反其道而行之,加大人才招聘和储备。2009年,新大陆集团将新增员工20%。

事实上,等待很快就被回应了――早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国家已着手进行宏观调控,这些措施逐渐发生效用,对产业、资金、产业配套、成本各方面都有所助益。

“尤其是当国家提出一些拉动内需的举措时,我们的机遇就呼之欲出了。”王晶说,政府此次及时、果断地出台的这些政策,给她和同行们吃下了“定心丸”。

机会如同高山上的雪莲,惟有勇于攀登,方可摘取。

面对危机,中国政府反应迅速,应对沉着而冷静。

“出手快,出拳重”是中国带给世界的第一印象。

去年以来,接连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彰显了中国迎难而上的决心。

――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两年内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

――从1月开始,钢铁、汽车、船舶等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继出炉。

……

有消息称,更多提振信心、保持增长的措施还将逐步推出。中国开足马力,拉动内需,朝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前行。

从中央到地方,从民生工程到基础设施建设,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到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中央下拨的投资正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就老百姓最能直接感受到的来看,消费券、打折促销、‘家电下乡’,刺激消费的新法频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张化本委员说,“效果很是明显。这说明,我们国家迅速出击的政策是正确的。”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委员看来,这显示了国家应对危机能力的日渐成熟。与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中国政府在本次金融危机到来时的反应更为迅速,措施更为得力。

如号角吹响,在政府“一揽子”计划的激励下,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妙招迭出:

安徽出台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将在钢铁、汽车、有色金属、装备制造、轻工、石化、纺织、船舶和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4000余个项目,总投资5136亿元,鼓励企业重组联合,支持实施品牌战略;

广东提出“三促进一保持”,即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经济逆境而进、率先探底复苏。

“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经济开始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势。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表明我们经济开始有所好转。”温家宝总理的话温暖了全国人民的心。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5%,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进出口也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的苗头;消费占GDP比例指数由去年11月份的38%上升到今年1月份的45%,1月份的消费同比增长18%。从今年2月中旬开始,发电和用电量都恢复了正增长。在全国,2月中旬增长15%,环比增长13.2%;在南方,同比增长10%,环比增长8%。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同时发力,为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委员说。

这种平稳增长的态势,在世界经济的暗淡中如一抹亮色,吸引了各国的目光。

“这是一个直面危机、共克时艰的时刻,中国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示了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力。”张化本委员说,“这为西方世界重新审视社会主义制度,打开了一扇窗。”

黄庆勇委员指出,金融危机下,相比于西方,我们在政策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克服了完全放开的资本市场混乱无序的弊病,能够及时准确、又好又快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政府的积极应对,制度的巨大优越,让我们有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这场危机。

记者感言:当西方的经济神话黯然失色时,在东方,全民一心、迎难而上的中国展示了抗击金融风暴的强大力量。依靠准确判断、主动出击,我们的“一揽子计划”成效卓然。继续前行,目标是一个春晖渐暖的明天。

汇聚信心:希望中稳步迈进

因为有一系列政策“撑腰”,王晶决定放手一搏:在最困难的时候,本该紧缩开支的她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断――斥资近亿元,建起集团自有的科研中心、工程化中心和软件开发基地。

“不仅如此,我们还采取扩张战略,加大国际化力度,抢人才、抢商机。”王晶说,集团正谋划着3月份在欧洲成立分公司,主动出击,闯荡国际市场。

“走出困境不能只看眼前,这么做,是为下一轮竞争奠定基础。因为每次金融危机过后,都有一次技术革新和大发展。”王晶乐观地说,“我的信心又回来了”。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

当“信心比货币和黄金还重要”、“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这样的语句为大众所熟知、所深信、所共勉的时候,一种乐观积极的应对态度,自然转化成了国人的整体行动。

“在危机面前,是乐观还是悲观?这直接影响着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心理预期,进而对投资、消费产生作用。信心的缺失,很容易导致货币金融体系的崩溃。”黄庆勇委员说,在当前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积极应对危机的同时,增强市场信心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信心”、“不管局势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咬定青山不放松’”――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铿锵话语,正被人们的行动热烈呼应。

一次例行的春耕调研,让程萍委员感受到了来自田间地头的阵阵暖意。

“尽管农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农民们的生产热情仍然很高,耕种面积比往年还有所增长。以前在田里劳作的都是‘50后’,现在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种田了。有的还带回了技术,盖起了大棚,搞起了养殖……”程萍委员言语间满是欣喜。

透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这幅田间图景,我们看到了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在中国的勃勃生机,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心。

于是,在这个想象中本是一片低迷的春季,在风传中的“第二轮金融风暴”即将来袭之际,不是每一个消息都那么晦暗――

新年伊始,中国汽车市场迎来开门红,1月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春节期间,文化市场消费异常火爆,《梅兰芳》、《非诚勿扰》、《赤壁(下)》、《疯狂的赛车》、《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影片陆续上映,全国各地电影院门庭若市;

跨国企业依旧“钟情”于中国市场,人们在考验面前依旧繁忙;银行信贷快速增长,政府投资加快铺展……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高速发展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在危机来临之际,展示了其抵御风雨的实力。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继续,但国内积极的变化令人振奋”,贾康委员说,“尽管变化还有待观察,但我们已经划出了逆流而上的第一桨。”

热闹着的,是彷徨之后重拾信心的人们;蓬勃着的,是经风历雨愈挫弥坚的中国。有理由相信,今天拉开大幕的两会将给我们传递更多关于春天的信息。

信心,正在这春意渐浓的图景中凝聚,汇成一股破冰而上的潮涌。

――信念的力量,远比想象的更为强大。

记者感言:当一个国家的信念汇聚成不可遏挡的洪流,当整个民族的力量和智慧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再大的危机也能消弭,再难的困局亦可破解。信心已足,政策已具,一个更加开放成熟的中国,正在世界经济危局中稳步前行。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