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与农民工兄弟有个“春天之约”

2009-03-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赵达 我有话说

阳春三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报到的当天,“河南省农民工风采展”在北京隆重举行。与往年一样,省委书记徐光春再次出现在在京河南农民工面前。一位中原大省的领导干部,缘何把离乡打工的农民始终挂在心上?我们与徐光春书记有了这样的对话。

记者:我们注意到,连续五年,您都在3

月2日看望在京河南籍农民工,多年来,您对农民工问题的高度关注,获得了极好的口碑,我们从中感到您发自内心的感情色彩。

徐光春:是的,我为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就是每年全国两会期间,看望在北京工作的河南籍农民工,这是我与农民工兄弟的“春天之约”。有人说我有特别的“农民工情结”,的确是这样。我们常说,是农民养育了我们。河南是个农业大省,有近70%的农民,农民工又是农民中的大群体,对农民工有感情就是对河南人有感情。农民工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无论对输出地还是对输入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当然要给予特别的关注、特别的关爱。

记者:据我们所知,近年来河南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措施,成效如何?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

徐光春: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中原崛起的重大战略来谋划、来推动,在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劳务经济成为河南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河南外出务工人员达2155万,劳务总收入达1611亿元,均居全国第一。农民工在河南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务经济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去年河南农民人均纯收入创下改革开放30年来增加额最高,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1500元,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8.5%,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6个百分点。

记者:目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就业压力加大,河南是全国第一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徐光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导致大量农民工集中返乡,有300多万人春节后返城就业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来做农民工工作,具体说就是要做到有责、有情、有益、有力“四个有”。有责,就是把做好农民工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含糊、不麻痹、不懈怠;有情,就是真正把农民工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来看待,真挚关爱他们,真心帮助他们,真诚服务他们;有益,就是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让农民工得到更多实惠;有力,就是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加强措施强度,切实推动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

在具体行动上,我们主要做了“四个一”:召开了一次全省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做好当前的农民工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直贯彻到乡级干部,可以说是全省总动员;出台了一套扶持政策,在农民工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专门出台了23项政策措施;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启动了2009年农民工就业服务专题活动,其中包括“农民工服务月”、“百万农民工培训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用工对接”、“农民工创业促就业”等8项具体活动;举办了一个品牌展示,就是3月2日在北京举办的河南农民工风采展,叫响我省的优秀劳务品牌,全力“促销”河南劳务。

近一段时间,通过采取广辟外出就业渠道、拓展就近就业空间、强化返乡创业扶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投身新农村建设等措施,春节期间滞留下来的300万名返乡农民工100多万实现了就业。随着工作力度的加大,其余农民工都有望实现就业。

记者:您心目中农民工的理想状态是什么?目前哪些问题急须解决,已经在您的考虑之中吗?

徐光春:我想农民工的理想状态也可以用四个“有”字来概括,就是有技术、有活干、有钱赚、有尊严。与这种理想状态相比,我们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前比较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工自身技能偏低。目前我们正利用农民工返乡的机会,抓紧为他们“充电”,全省将投入15亿元,培训200万农民工。二是社会对农民工关心不够。农民工是人数最多、最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关爱,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