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科学人口结构观

2009-03-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翠绒 邹会聪 我有话说

科学人口结构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当前中国人口结构态势,在传统人口结构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人口结构观。它是科学发展观在我国人口结构领域的具体运用。

科学人口结构观的产生

任何人口都有一定的数量、结构特征,但人口的本

质特征是结构性特征。同样规模的人口,由于不同的性别年龄结构和经济社会结构,其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大不一样的。一定时点的人口结构是该地区人口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今后该地区人口发展的基础。人口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成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一方面制约着未来人口变动和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类型,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口结构问题比人口数量问题更深刻、更重大,也更需要高度关注。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率持续下降,到90年代末开始步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人口再生产基本完成了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类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的转变。然而,人口再生产的急剧转型也潜伏着人口结构的种种风险: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普遍、严重失调所导致的女孩权利贫困、女性地位下降和婚姻挤压现象;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所带来的挑战;生育率急剧下降导致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特别是亲子养老功能严重弱化等,成为困扰我们的重大社会问题。

一个以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学意义上的风险社会正在形成,可以预料,未来若干年,这种风险会逐渐累积、加剧,将严重威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密切关注人口的结构性问题,从重点控制人口数量转向既控制人口数量又调整人口结构,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人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突出的人口问题的必然选择。

科学人口结构观的丰富内涵

科学人口结构观具有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目标是人口结构和谐,终极追求是人的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实践方法是统筹兼顾。

人口结构和谐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和谐,它至少包括人口结构内部的和谐、人口结构与人口的和谐以及人口结构与人类社会的和谐。从人口结构内部层面看,人口结构的和谐既包括人口自然结构,也包括人口区域结构,还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结构。从人口层面看,人口结构的和谐包括人口结构与人口生育的和谐、人口结构与人口死亡的和谐、人口结构与人口素质的和谐、人口结构与人口迁流的和谐以及人口结构与人口政策的和谐等。从人类社会层面看,人口结构的和谐包括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人口结构与社会进步的和谐以及人口结构与资源环境的和谐。

终极追求是人的发展。人口中的“人”与“口”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口”是人口的基础,没有“口”无所谓“人”;“人”是人口的核心,“口”的存在是为了“人”的发展。通过人口结构的优化来构建科学人口结构,其核心就在于实现人的发展。首先,人口结构优化的主体是人,它是由人本身来承担的;其次,人口结构优化的动力是人,即人口结构优化给人们带来的对快乐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再次,人口结构优化的目的是人,即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善、生命质量的提升、生命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实现科学人口结构,就需要从单纯关注人口数量的“以口为本”转换为综合考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以人为本”;需要在人口结构优化过程中既考虑人口的自然属性,更要考虑人口的社会属性,既考虑人口的数量问题,更要考虑人口的发展问题。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系统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子系统都对整个系统发生作用,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它们之间保持适当比例协调发展,才能维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人口结构是一个包含人口结构内部、人口结构与人口、人口结构与社会经济自然等层面的系统,其关系错综复杂。在这个系统中,只有各要素之间相协调才会产生积极效应,促进人口整体发展,反之,要素之间不协调就会产生消极效应,阻碍人口整体发展。要优化人口结构,就要综合考虑人口构成的方方面面,努力协调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同时,在进行关系协调时还应考虑代际公平,即现存人口结构的改善要有利于后代的发展。

实践方法是统筹兼顾。人口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口的影响常常需要一个长时期才会显示出来,前后存在着历时性联系。同时,人口的发展又是一个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在考虑人口结构时一定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必须统筹各种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关系和利益,从动态上维持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均衡发展。首先,要统筹人口自然结构的关系和利益;其次,要统筹人口经济社会结构的关系和利益;再次,要统筹人口区域结构的关系和利益。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科学人口结构观

科学人口结构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人口结构领域的生动体现。科学人口结构观是一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大人口结构观。其产生发展过程既是一个从物本到人本的深入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从人口到人类社会的拓展认识过程。

其一,科学人口结构观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就某一时点而言,人口结构是静态的。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是否科学,其标准在于这一人口结构是否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相适应,是否有利于推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就某一时期而言,人口结构是动态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人口结构也不例外。因此,科学人口结构的静态是相对的,动态是绝对的。

其二,科学人口结构观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一个国家或地区当前的人口结构状况及其所发挥的功能是人口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科学的人口结构又要立足于当代人口结构的现实,逐步解决现实中一系列人口结构问题,通过人口结构的持续优化来实现。考察历史的人口结构的目的在于正视现实的人口结构,正视现实的人口结构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理想的人口结构是在考察当前人口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探究当前人口结构形成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实现的。

其三,科学人口结构观是当前与长远的统一。科学人口结构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和提升人口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结构调整的当前需求,又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口结构调整的长远需求;既要解决当前人口结构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又要着眼于未来人口结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四,科学人口结构观是内部与外部的统一。人口结构的发展是一种内部与外部相结合的发展。在探讨人口结构过程中,既要研究人口结构的内部,即探讨人口的自然结构、经济社会结构、区域结构之间的联系,又要研究人口结构的外部,即探讨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既要通过调整人口结构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又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推动人口结构的完善。

其五,科学人口结构观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深入认识过程。传统人口结构观更多的是站在经济层面来看待人口结构问题,它认为人口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结构如果妨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就得进行调整。这种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不够全面,没有回答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增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科学人口结构观则不同,它在承认人口结构调整的经济性目的的同时,还承认人口结构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其六,科学人口结构观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从人口到人类社会的拓展认识过程。在科学人口结构观看来,人口结构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考虑人口结构问题,遇到一些有利于人口的眼前利益、不利于人口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某一地区人口的利益、不利于整个国家人口的发展,有利于人口本身的利益、不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时,就能作出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取舍。因此,与传统人口结构观比较,科学人口结构观认识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人口学研究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