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流动少年儿童:你在城里还好吗

2009-03-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我有话说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方式的转变,近年来,城市里的流动少年儿童规模急剧增加。作为社会的特殊人口群体,他们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各地也不乏出台政策和措施,帮扶他们。那么,他们究竟在城市过得怎么样?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课题组”进行的“我国城市流动青

少年权益状况调查”,反映了当前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

多数感到生活幸福快乐

调查显示,流动少年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初中以下为主,其中父亲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占72.6%,母亲则达到81.6%。另外,73.4%的流动少年儿童家里平均有兄弟姐妹约1.52个,属于非独生子女。对此,课题组认为,由于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较低,流动少年儿童的父母往往只能从事收入较低的工作,同时他们又要供养更多的人口,这意味着流动少年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更有可能遭遇某种困境。

就居住条件看,72.1%的流动少年儿童随父母租房住,66%在家没有属于自己的单独房间,其中23.6%需要2人一起共用一个房间,36.1%需要3人共用,31.4%需要4人共用。

就居住环境看,大多数流动少年儿童生活的社区环境较差:39.8%在目前生活的地方缺乏安全感,59.8%反映生活的社区卫生环境差,50.5%反映社区没有工作人员管理,39%反映社区治安混乱,38.9%反映社区经常有社会青年游荡,38.9%反映社区公共设施破损。

尽管如此,多数流动少年儿童感到生活是幸福和快乐的。课题组认为,这与他们绝大多数能得到父母的照顾和监护有关(数据如图一)。

喜欢学习教育状况有改善

调查显示,86.1%的流动少年儿童对学习有信心,84.8%喜欢学习。他们中的97.2%在8岁及8岁以前上学,就读学校的性质也较为多样:近50%的流动少年儿童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其中36.0%在普通公立学校就读,12.6%在公立示范(重点)学校就读,另外43.8%在打工子弟学校就读。课题组认为,流动少年儿童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得到一定改善。

据记者了解,针对流动少年儿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他们受教育状况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政府立足长远,把解决流动少年儿童问题作为一项长期工作,纳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同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解决流动少年儿童问题的针对性政策文件,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1998年)、《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年)等,《关于将农民工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出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专门提及到农民工女子问题,这些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保护流动少年儿童权利做出了种种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他们的权益。

不过,调查显示,户口性质和较高的教育成本依然是流动少年儿童进入公办学校的主要障碍(数据如图二)。

成长环境不容乐观

调查表明,流动少年儿童成长环境总体上较好,但在家庭、学校、社区、同伴环境、媒介接触等方面仍存在较多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因素。

较多的流动少年儿童在家中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暴力伤害:52.2%在家受到过辱骂,34.7%受到过体罚。此外,家人中的某些不良行为也较多。

他们还受着学校周边环境较差,同伴环境不良的困扰。62.0%反映学校周边有网吧,48.1%反映有游戏厅,32.0%反映有台球厅;45.2%反映学校周围存在非法经营的网吧;28.0%称自己能比较随意进入网吧,32.4%称自己能随意进入电子游戏厅;43.6%反映同学中经常有打架斗殴行为,36.3%反映有同学经常吸烟,33.6%反映同学中有拉帮结派行为,32.6%反映经常见到同学喝酒。

他们生活的周围安全隐患较多,受到意外伤害的比例较高,相关的安全保护设施不完备:在家中,65.2%摔伤过,56.3%被刀或玻璃等划伤,38.2%的烫伤过或烧伤过,27.8%被猫狗等动物咬伤过,64.1%的在玩耍中受伤过……

他们个人文化资源不足,媒介素养有待增强,影响课外阅读和文化娱乐:25.4%去年一年中没有读过课外书,31.3%没有图书;60.1%没有上过网,在上过网的人中,32%在网吧上网,58.3%上网聊天,56.1%上网玩游戏;另外,他们当中12.5%的人接触过有色情和暴力内容的影视或读物,其中64.6%是通过电视接触到的,35.4%通过书刊,28.1%通过上网。

最担忧升学最期望人文关怀

调查显示,53.4%的流动少年儿童感觉学习压力大,其中40.1%的担心成绩赶不上。对于未来,他们中47.7%主要担忧“升学竞争激烈”,43.6%主要担忧“学费高”,33.3%主要担忧“成绩差,考不上大学”。

另外,流动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比较单调,他们的闲暇活动主要包括是“看电视”(56.6%),“读课外书”(55.5%),“做家务”(47.3%),“温习功课”(45.1%)和“玩耍”(43.3%)等。课题组认为,玩耍在流动少年儿童的闲暇活动中排在做家务和温习功课之后,这表明相当多的流动少年儿童缺乏玩耍时间,调查中他们中的61.4%说自己没有足够时间玩,原因主要是帮父母做家务和作业太多。

调查还显示,67.7%的流动少年儿童希望父母“跟我多沟通”,63.6%希望父母“辅导我学习”,56.5%希望父母尊重我,51.6%希望“父母关系更好”;61.9%希望学校更好地“帮助差生”,56.1%希望“营造好的校园环境”,55.2%希望学校“多开展课外活动”,52.9%希望学校“多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此外,66.3%的流动少年儿童希望得到“结交朋友”方面的帮助和指导,42.2%希望得到“升学指导”,40.3%希望得到“心理辅导”,33.7%希望得到“如何与父母相处”方面的指导,31.5%希望得到“经济资助”,25.3%希望得到“人生规划指导”方面的指导。

流动儿童少年的担忧和期望表明,也许他们的父母满足于地域上的横向流动,但在城市里长大的他们更要求地位上的垂直上升,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尊重、帮助和人文关怀。虽然,目前我国流动少年儿童的境况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并加强其可操作性,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建立健全他们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和关心他们的社会环境,促进他们的平等权利的实现,仍是刻不容缓的事。

(绘图:郭红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