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甘肃定西坡地变梯田特色产业大发展

2009-03-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朱国亮 我有话说

新华社兰州3月24日电春天来临,定西人又开始忙着准备农资种马铃薯。这一昔日“苦瘠甲天下”的地区,依托30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果,已成为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之乡”。

对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关镇崖湾村65岁的王耀南来说,家中约20亩梯田就是最主要的财富。“这些梯田一半多种马铃薯

,一年能产5万斤左右,是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王耀南告诉记者,没有梯田建设,就没有他的幸福生活,也没有定西的马铃薯产业。

地处黄土高原的定西,昔日曾是一派荒山秃岭,有“苦瘠甲天下”之称。农民主要种植的是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达167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2.3%,年均流失泥沙8786万吨,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5.5%,流失氮、磷、钾等养分190多万吨,这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定西地区开始以修梯田为主体,配以淤地坝、造林等措施,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求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

定西市水土保持局局长汪永刚介绍,经过30多年的治理,截止到2008年底,定西市已累计修建梯田50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建成151座淤地坝。据测算,定西市现有的各类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蓄泥沙4800多万吨,拦蓄径流5.4亿多立方米。其中,仅梯田建设一项,平均每年可拦蓄泥沙685万吨,拦蓄径流5465万立方米,减少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养分流失986万公斤。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使定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昔日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粮食生产得以快速增长,在进入21世纪时,定西人解决了温饱。统计数据显示,解放初期,定西市粮食总产仅2.73亿公斤,2008年增长到9.8亿公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倍多。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成为当地最大的产业,定西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种植基地之一。2008年,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50多万亩,总产量达530万吨,其中梯田种植面积占60%以上。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马铃薯之乡”。

定西的中药材产业近年也开始兴起。汪永刚介绍,2008年,定西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总产量达15万多吨,其中梯田种植面积占40%以上。目前定西市的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占有份额已超过20%,已建成的文峰、首阳两个大型专业市场,成为目前西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

30年前,这里的群众靠铲草皮做饭取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活愈发贫困。近年来,依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定西畜草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8年,定西市牧草种植面积达54万亩,建成养殖小区45个、草畜转化示范村40个,逐步形成了种草养畜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喜看农村新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