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4600家农家书屋成甘肃农民“文化粮仓”

2009-03-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王均宇 记者 王保纯 我有话说

本报讯位于我国西部的甘肃省自200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农家书屋工程以来,积极实施六大举措,工程建设取得较大成效。目前,该省已累计建成农家书屋4600家,占全省行政村数量的27.44%,极大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遍布全省的农家书屋被广大农民亲切地称作“文化粮仓”。

甘肃省

实施的六大举措是:首先省委省政府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列入2008年为民所办“14件实事”,多数市州党委政府将其列入重点工作,逐级分解,落实责任。2007年,甘肃省编制办批准设立“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办公室”机构,下拨人员编制。14个市州相继成立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书屋工程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是编制了《甘肃省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计划》等文件,充分利用现有设施,使农家书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与甘肃省“百县千村”工程建设、与党的基层政权组织(党员活动室)建设、与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与农村远程教育、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并作出了书屋建设“四优先”的规定,使工程建设规范有序、按期完成。

第三是确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支持工程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和鼓励社会捐助的激励机制。2008年,省财政迅速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统筹配套的20%共计1600万元资金予以落实,市(州)、县也落实了约13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用于采购基础设备。

第四是有针对性地编制了《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并将目录分为必备目录和可交换目录;把全省分为西部、东部、中南部三个区域配置农业科技类出版物;专门制定了藏族和回族地区出版物配置目录;增加了出版物数量,规定各书屋须配备图书1400种、1800册,音像制品175种。

第五是对书屋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职能部门的职责,逐级解决图书配备、硬件建设、检查指导、人员补贴等问题。按照“免费阅读、自我管理”的原则,制定了《农家书屋管理规定》、《图书借阅规定》、《农家书屋管理员职责》以及乡镇文化专职督察、村委会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明确书屋管理员培训职责。

第六是注重发挥好农家书屋的“三个作用”,即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抓手作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和帮助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作用,想方设法将农民凝聚到农家书屋。

甘肃省探索出书屋的“四大功能”:一是科学配置图书,发挥学习场所功能;二是传递市场信息,发挥信息窗口功能;三是开展宣讲活动,发挥基层阵地功能;四是开展培训教育,发挥培训基地功能。

眼下,农家书屋已成为广大农民取之不尽的“文化粮仓”,阅读书籍成了农民的重要活动。平凉市崆峒区四十里铺镇清街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张小强说,“过去要等农技人员到村才能咨询的农业问题,在广播电视上一晃而过的历史文化故事,如今在书屋里都能找到。省上配送的图书、音像制品、报刊特别丰富,热门畅销书、科技书籍、中小学生作文等各种书籍都有。”种植专业户王成,拿着《蔬菜病虫害防治》一书说,“自己正在考虑如何在不用农药的情况下去掉蔬菜里的虫子,看过农家书屋这方面的科技书籍,一下子‘开了窍’。”在农家书屋的影响下,农民学知识、学科技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味儿浓了,酗酒闹事的人少了。

据悉,“十一五”期间,甘肃省还将在1万个村建设农家书屋,覆盖全省三分之二农村人口。按照规划,到2015年,甘肃省每个行政村都将建起农家书屋,进一步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