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学研究的新视野

2009-03-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齐峰 我有话说

李翔德先生擅长撰写杂文、政论和“散步式的哲学与美学”文章,探讨美学中的哲学、哲学中的美学,把哲学与美学娴熟地运用于诸多领域。这部《美的哲学》,便是他四十来年研究和写作的结晶之一。

在这本书中,李翔德先生对美的哲学尤其伦理美学作了多方面的、系列的探讨;对气,人才、用人与审美,真理与崇高

,自觉与自由,科学美及艺术,创作与审美等作了论证;对自然美、人情美作了富有诗意的描述。内容虽然涉及诸多领域,但通过一个“美”字和美的哲学这根红线,把它们串起来了。其主旨是,不论“真”也好,“善”也好;科学也好,艺术也好;修身也好,治国也好;用人也好,读书、治学、旅游、创作也好……都离不开审美,而且需要升华到美。

大胆创新是本书的显著特点。书中所收伦理美学、美学治国、儒家和谐社会系统论、崇高与和谐的历史转换、伦理美学与诚信山西、美学是科学的“皇后”、文艺学与文艺创作的科学化、古代的用人美学、今古“气”观、毛泽东美学时代、悲剧大师毛泽东、大美学时代等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新的视野、新的研究领域和需要开垦的新的学术园地。不论在学术上还是现实中,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些文章大都已经形成系列,在此基础上,只要略加扩展,即可成为一部部系统的专著。

伦理美学是一个新的边缘学科,是李翔德先生于1980年6月在首届中华全国美学会议上提出的,接着他又在《学术月刊》发表了《伦理美学》一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对此曾予以高度评价:李翔德提出伦理美学,“是学术界的一个创举,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均有深远的意义”。

和谐社会,是伦理美学研究的中心内容,目前更凸显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难看出,李翔德先生对伦理美学与和谐社会的研究较早,挖掘得也比较深刻。2005年,作者先后在《光明日报》、《山西大学学报》发表了《美在和谐》、《儒家和谐社会系统论》等文,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又一次引起强烈反响。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人们虽然研究了两千多年,却未见像作者这样从美学治国角度加以系统深入阐发的。美学治国的提出既是对柏拉图学说认识的深化,也给我们了解中外古今关于完美社会的乌托邦和非乌托邦模式,提供了一把钥匙。在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今天,它的特殊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大美学时代”这一命题,也就成为可以理解的了。

李翔德先生的文章,不是“官样文章”,不是有观点就写,而是有感而发,匠心独具,精心雕琢,文情并茂,不时冒出思想的火花。字里行间,哲理闪光,趣味横生,含蓄隽永,使人感到一种哲学之美,文采之美,理趣之美,气势之美。像《王者之风》一文,本身就体现出一种“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气势。《天才的地盘》、《智慧的加法》、《重复是学习的母亲》、《怀疑是科学之母》、《在地狱的入口处》、《向里寻到精英处》、《科学发现的诗意》等文章的题目,就很有诗意。

张岱年先生曾指出,李翔德的杂文,写得活泼有趣,又蕴含着哲学的意义,乃古人所称的“隽永之文”,在文章中是别具一格的。张先生的评论一语破的,道出了李翔德杂文的美学特征及其魅力所在。

本书还收入了作者访问德国、印度、澳大利亚后所写的《“疯”在印度》、《醉在澳洲》、《绿色之邦德意志》等系列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作者的笔力文气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随着他在自然和人文领域的自由驰骋,我们也被带到了一个近似“迷狂”的审美境界。

《美的哲学》一书,是李翔德先生极富个性的文集,曾于198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20世纪80年代热门畅销书之一,颇受读者欢迎。许多人至今仍保存着这本书。此次再版,规模扩大了五六倍,从20余万字扩展到近125万字。美学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视野更为广阔,并“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李先生的文章愈来愈显示出对深层美的追求。就像剥笋一样,剥得一重,又见一重,直到最深层的本质。越见其质,就越显其美。

《美的哲学》一书,具有鲜明的职业印记。就是说,它是李先生这个靠自学成才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思想的记录,也是他为加强自身思想理论修养,提高观察思考能力,锤炼文字功力,革新治学方法、研究方法所做的一种训练。就像运动员必须经常坚持训练一样,所不同的是李先生只能利用业余时间。

(本文是作者为《美的哲学》一书所写的序言,本报发表时作了删节;大标题为编者所加。本文作者为山西出版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山西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