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奇迹”的屏幕再现

2009-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尹鸿 我有话说

以中国西南部贵州山区农村变迁为题材的电视剧《绝地逢生》显然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应运而生”的一部“命题剧”。片头有这样一段开场白:“美丽,但却极度贫瘠。这是‘石漠化’地貌的特征。这是一个人类生存的绝地,我

们的故事就从这绝地开始……”,点明了本剧的主旨。“绝地逢生”四个字,看起来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实际上,却正是中国,特别是中国农村、中国农民过去30年命运的一种贴切的描述。

30年以前,我们还可以记忆起,中国内地所有城市中的人口都过着衣食限量的生活,人们甚至会为身体太高需要花费比常人更多的“布票”发愁,大家都等着有机会能吃够一次大肥肉。而在农村,吃一顿白米饭可能是几个月的梦想,一年到头只有在杀自养的牲畜时才能尝到肉的味道。不少人都处在衣难蔽体、食难果腹的生存状态中……这一切,不仅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即便我们这些曾经多少经历过那些岁月的所谓“过来人”也觉得恍如隔世。而电视剧《绝地逢生》所再现的正是从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起步,历经30年奇迹般的中国变迁。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乌蒙山区,一片被专家们称为“石漠化”的绝地。一位母亲因为吃不饱饭,连生孩子的力气都没有,最后耗尽了生命;即便是村支书的儿子,也同样无钱无粮娶媳妇;村里的劳动模范不得不选择远走他乡寻找生路……这就是电视剧一开始为我们描述的“绝地”景象。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左倾冒进、只要“革命”不促生产、生产关系无限超前于生产力等等人祸,加上地少人多、天旱地寒等天灾,已经将当时的中国逼上了绝境。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的确是一线曙光、一声春雷,它不仅拯救了危机中的中国,而且将中国引向了今天的繁荣和富强,使中国真正成为了一个经济大国。

电视剧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村长蒙幺爸,在以韦号丽为代表的年轻人帮助、开导、推动下,带领自己的后代们,披肝沥胆、披星戴月,将盘江从一片“死亡之地”改造为“富裕之乡”,成为了一名领导盘江村村民代代相继、绝地逢生的“愚公”。电视剧中从人民公社到包产到户,从开山拓荒到保土育林,从以农为主到多种经营,从小农社会到小康生活的变化,代表的正是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翻天覆地的历史改变。在这艰苦的改变岁月中,蒙幺爸尽管遭受了种种磨难,甚至最后还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但这些代价最终换来了盘江村的改变,换来了乡亲们的幸福生活。“绝地”的最终“逢生”,象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

这部电视剧在宏大的历史跨度下,以蒙幺爸的家庭为中心,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构成了对当代中国农村从与世隔绝到城乡结合,从求生到脱贫,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进程的宏观描述。婚姻、爱情和亲情,也使电视剧的改革故事获得了情感丰富的支撑。几位漂亮的女性角色与乌蒙山的秀丽山水也形成了呼应,使沉重的故事获得了一种浪漫的点缀。

这是一部主题和功能明确的主旋律电视剧。正如其宣传材料中所总结,这是“一处人类生存的绝地,一个愈挫愈奋的汉子,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一部寻求科学发展的史诗”。当然,如果电视剧的生活质感、人物质感、历史质感能够更强烈和丰满一些,也许其包含的审美意义和文化意义就会更超越于故事主题的直接表达。过去30年的中国,生活本身就是一出大戏,比任何艺术想象都更具震撼力的大戏。因此,我们相信,《绝地逢生》仅仅是一个开始。用屏幕影像去“再现”我们所亲身参与的历史大戏,既是对于过去的回眸,其实也是对于未来的一种信念――只要有阳光和雨露,中国人就能画出“又新又美”的图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