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柴祖舜的心象画

2009-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谢莞南 我有话说

来自上海的老画家柴祖舜已年逾古稀,且患有帕金森综合症,但他从未放弃艺术追求,晚年变法,卓然成一家。近日,他的心象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1935年出生于杭州的柴祖舜,从小受家庭影响,爱好绘画

。上世纪5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谢海燕、陈大羽、关良等教授名家,毕业后长期从事绘画教学和创作,经历坎坷,始终不渝。他早期的素描作品,包括他同时期创作的描绘革命圣地的水彩写生画等,充分体现了他对于时代特征比如工农兵形象的敏锐把握和塑造。他还具有深厚的西画基础,擅长用西画的色彩、透视、明暗关系与中国画形神兼备的生动造型组合。1970年,作为上海油画创作组组长的柴祖舜,负责创作了大型油画作品《毛主席视察钢铁厂》,恢弘的场面与当年火红年代的热情在他笔下得以鲜活地显现。

上世纪80年代起,柴祖舜主要致力于走兽画的创作,龙与虎是他最为擅长的题材。他以兼工带写的方式画虎,将西画中对结构明暗的把握和对色彩冷暖的控制体现在画面中,造型准确生动,色彩古朴间见多变的意趣,在海上画家中独树一帜。其代表作《百虎图》长40米,以一年四季为背景,刻画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百虎雄姿,既深深积淀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又显示出西画的功底以及对色彩的感悟力、丰富多变的笔墨技巧,在中国画领域独具一格。

上世纪末,西方画展被大量引进中国,尤其是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和美国波洛克的现代抽象作品,给了晚年的柴祖舜以灵犀相通的撞击,他的作品也开始由具象变为抽象,由有界转入无界。

心象画是柴祖舜年过七旬后寻找艺术变革的新画种,也是他向世界现代艺术学习后集各方绘画之大成,嬗变创新的新的艺术形式。相对于早年的写实作品,他的泥金泼彩心象画,更为抽象也更具气势,浓烈的色彩层层堆积,肆意自然的流淌中又被精心地控制与收拾,体现了大山大水层峦叠嶂的悠远情境。中国画里传统的金壁青绿山水,在他笔下,通过色彩与造型语言,呈现出大象无形的一面。

在谈到具象、抽象和意象这些概念的时候,柴祖舜认为:“意象立足于似又不似之间,并表意在具象、抽象之间,既是有形也是无形,偏重朦胧的效果。绘画的第一印象,讲究形式美,意象和抽象没有明确的界限,无具形的意象绘画即抽象,具象、抽象和意象都是画家追求自然美的结果。绘画是心理的表达,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个人绘画语言的建立与成熟。”而柴祖舜的晚年变革,很快就达到了笔随心游的境界,以物我两忘、随心自由的状态创作。

资深水墨艺术评论家舒士俊曾评论道:“柴祖舜画中那种恍恍惚惚其中有象的表现,似乎更多的是岚霭隐约明灵的山水意象。他画中那种既寥寂而又壮阔的哲理意味,既使其画与现代性有了隐然沟通,又使其含有东方精神的内蕴。从深究个相形似之精微,到研习类相笔法之韵律,再到幻化笔法,演绎气局之虚实,柴祖舜一步步的艺术蜕壳嬗变令人称奇。”

作为一位执著地坚守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家,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无论碰到什么样的问题,无论经历怎么样的坎坷,这种理想主义的审美追求都是不会改变的。柴祖舜患上帕金森综合症之后,备受病痛折磨,但从未放松对艺术的追求。为求画中之魂,虽行动不便,他仍然坚持去大峡谷坐皮筏,上黄山,游太平湖。他认为中国画中的勾、皴、点、染,即使没骨法也有骨气神韵,创造与传统相连,画画为了铸魂,也才有生命。

从极其写实的历史油画到兼工带写的龙虎图,再到恣意泼彩的金壁山水,清晰地体现了柴祖舜成熟、变革与创新的艺术底蕴与造诣。其晚年变法的心象画使抽象山水平和简静,遒丽天成,使画魂如绛云在天,随风变化,形成了其独特的表现风格。一生能如此坚持,且终于登上大雅之堂和全国观众交流,这位终生为艺术献身的老画家喜耶?悲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