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用请示我”说明了什么

2009-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建文 我有话说

日前,媒体的两则报道读来挺受启发,一则是温家宝总理在参加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座谈会中,针对失业率数据引发的质疑,明确表态:“你们社会劳动保障部该赶紧上网,或者你们赶紧开发布会,你们来说明,这个4.6和社科院的9.4有什么区别,别等着我来发话你们再去做。今后各部委都这样,只要网上出了个什么东西是需要解释

的,你们不用请示我,你们赶紧上网去解释,别把问题拖成一个不得了的大问题。”另一则是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由于分管教育的省领导没有参加会议,引来一些广东高校负责人的质疑:这么重要的会议至少要有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出席,结果没有一个省领导参加。

温总理的话,揭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当事情发生时,下属单位往往事事请示领导,拖延了问题解决的良机,使一些本来很小的问题变成不得了的大问题。新华社贵州分社原社长刘子富日前所出的新书《新群体事件观》在总结去年瓮安“6・28”事件时就指出,群众聚集起来之后,瓮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无一人赶到现场和群众对话,错过了及时控制局面的机会,甚至当政府大楼被点燃后,相关领导还在办公室里闭门开会研究,层层请示等待。

问题是,难道一定要请示领导并等领导作出具体批示后,工作才能推动?难道一定要领导出席会议,事情才能办好吗?

顾名思义,领导干部既要“领”,又要“导”,自然会比一般人多承担一些工作任务。但这应只是相对的,在一个运转良好的政府管理体制中,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不完全仰仗于领导的批示,更不仰仗于领导是否会出席某个会议,而应是在问题发生时,与此相关的部门是否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落实。以中国地域之辽阔,事务之繁杂,如果事事需要领导作出批示,什么会议都要领导参加,那领导自然会被“批示和文山会海”所“绑架”。

有人说,中国的领导干部是社会上最风光,同时也最劳累的一个群体,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反映了部分现实。当下,一些地方的部门领导,一天被安排讲几次话,参加几次活动,一顿饭也要跑好几个地方“赶场子”。疲于奔命地出席这些活动,极大地增加了领导干部的负担。但领导们也有苦难言,不管是什么活动,似乎只有他们到场,作出指示,才显得重视。而如果他们不出席,不批示,就无法让职能部门重视,有可能导致部门之间敷衍塞责,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

下属是否请示领导,领导是否出席会议,并不是衡量重视与否的指标,更不是拖延问题解决的借口。领导因各种原因不能前来开会,一样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作出决策,解决问题。而一些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要遵照自己的职能要求,不用请示领导,照样可以办好办实。

“你们不用请示我”启发我们,改革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完善政府运行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政府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我们需要做的工作仍然还很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