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命如霞红胜火

2009-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徐汇东 本报通讯员 曾宝瑜 我有话说

2008年5月1日,广州军区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原团长张绪,走完他87年的人生旅程。而今近一年过去了,但他壮美如霞的生命,还日日温暖着江城武汉人民的心。

一辈子铁心跟党走

张绪去世之前留下遗言:死后希望党组织考察确认,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这就是一个入党70年的老党员,弥留之际最大的愿望!

张绪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未满16岁的他毅然放弃学业,追随红军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打起仗来不怕死的“红小鬼”。入伍仅一年,他就因为勇敢和忠贞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烽火岁月,张绪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日寇、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国侵略军在他身上留下了3处战伤。每谈及,他总是态度从容:“敌人的子弹可以击瞎我的眼睛,击伤我的身体,但击不垮我的勇气和信念。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更加坚定我跟党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和决心。”

1938年2月,张绪在部队组织突围时,右眼被鬼子的一颗流弹击中。从此,17岁的他只留下一只眼睛。1948年10月,张绪参加延安保卫战,在组织部队冲锋时,被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的一颗子弹击穿脖颈。是支前群众一站又一站的拼命接力奔跑,才把他送到后方医院抢救,保住了这条生命。1953年张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美军的一颗手雷炸伤腰部。

“是党和人民给了我一次次新的生命,”张绪总是念念不忘:“没有党,没有这么多可亲可敬的群众,我早就死去了。我要一辈子跟党走,做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

张绪没有食言。战争结束后,无论是当师长还是当武汉市革委会副主任,乃至成为离休干部,张绪对党的忠诚未改,对人民的热爱未变。每到一个地方,不论是基层部队,还是厂矿企业、大中小学,他都要访贫问苦,嘘寒问暖。

党员永远没有二线

“党员永远没有二线”,这是1983年4月6日,张绪从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岗位离休的当天,在日记上写下的一句话。

时年62岁、为党奋斗46年的张绪,从离休第二天起,就走上义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年轻一代的新征程。在张绪和同一干休所的老八路马国昌积极筹备下,由10名离退休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组成的“老战士报告团”成立。

他们以战争幸存者和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奔波于基层部队、党政机关、厂矿企业、大中小学,大张旗鼓宣讲党的光荣传统、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改革开放成就,宣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足迹遍布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

“张老,岁数不饶人啊。您是肾衰竭、又是糖尿病,身体可经不起折腾,能不去的就不去了”,熟知张绪身体情况的亲友,不止一次这么劝他。

“就是因为这个身体,还能讲几次啊?再不讲就没有机会讲啦”!每一次有人劝他,张绪总是这样回答。

2007年12月,寒风刺骨。刚刚出院的张绪,到空军武汉机务教导团做十七大辅导报告。由于没有室内会场,他坚持在露天演讲。结果,第二天他因病重又被送进医院,而这离他去世不到5个月。

22年间,张绪和“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为军地作报告2700多场,直接听众达200多万人次。他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的赞扬,受到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遇到违反党的路线方针的事,就要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张绪常说的一句话。

1999年7月,张绪得知少数老干部、老党员被“法轮功”迷惑成为殉葬品的消息后,痛心疾首。他与马国昌一起,代表“老战士报告团”到处宣讲,呼吁广大离退休干部“活到老,改造到老,为党分忧,永葆革命本色不动摇。”

张绪说,对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故而,离休后张绪依然把政治理论学习当做生活的需要。因左眼视力退化,他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看;实在看不了,就让家里人给他念。他说:“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不断学习,用老眼光看事看人看党的创新理论,就会看不惯,听不顺,想不通,跟不上。”

“私营企业主也能入党,那我们共产党还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吗?”2002年6月,党中央关于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决策甫一出台,就有一些老干部对此心存疑虑。张绪一方面与私营企业主座谈交流,另一方面反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他与报告团副团长袁升科一起研究撰写辅导报告,帮助广大官兵和离退休干部澄清模糊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好理论,要抓紧学习传播……报告团要扩充……后继有人。”2008年2月,病危住院的张绪,拉着袁升科的手倾尽全力嘱咐道。当天下午,张绪就陷入昏迷状态,直至走完他87年的人生旅程。

空军、广州军区空军党委作出决定,号召空军各级指战员向张绪同志学习。 

佩戴勋章的张绪(翻拍照片)。 新华社发(谭超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