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酒精废液成抢手肥料

2009-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陆月玲 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本报讯曾经被视为环境“杀手”的酒精废液,如今成了农民的抢手肥料。近日,广西自治区科技厅专门下发红头文件,正式将“酒精废液”更名为“酒精发酵液”。

广西是全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基地,产糖量占到了全国的65%。而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个日榨2500吨甘蔗的糖厂,每日排出的酒精废液污染物量

,相当于一座35万人口的城市每日生活污水的污染物量。过去,制糖企业产生的酒精废液,大多只作简单处理或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不但恶臭扑鼻,还会导致鱼虾死亡,污染水源和大气环境。酒精废液一直被视为臭名昭著的环境“杀手”。

说酒精废液是环境“杀手”,其实有点冤。它本身并没有毒,只是因为含有大量有机物,如处理不当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而这些有机物本身还是农作物生长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是难得的有机肥料。过去,一些制糖企业也曾尝试将酒精发酵液浇还蔗田,但由于用量和浓度不当,不但甘蔗植株死亡,废液还流入江河,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使它“罪加一等”。制糖企业不得不建立庞大的氧化塘,将废液牢牢锁住,防止溢出。

从1998年开始,广西的甘蔗专家就开始了让酒精废液“变废为宝”的研究。按照统一制订的技术方案,在上思、扶绥等不同地区布点进行田间试验。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糖厂将酒精废液稀释后,运到蔗田,定量施放,再用地膜覆盖,不仅“零污染”,还能保水、保肥、保温,连甘蔗的黄化病等老毛病也不治而愈。一年下来,每亩省了近300元的肥料费,甘蔗却增产1―1.5吨。特别是干旱时,施用酒精废液既有肥料又有水,一举两得。今年3月5日,广西农科院“蔗糖生产中酒精发酵液在蔗田的环保资源化利用”课题,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的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08年年底,该技术全区已累计推广应用了99.4万亩,新增产值11034.2万元。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昌菱农场是这项技术最早的受益者。2005年起,农场每年定量施用酒精废液应用面积达1000公顷以上,甘蔗单产、甘蔗蔗糖分、吨糖耗蔗量、出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广西和国内最高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鉴于其良好“表现”,3月16日,自治区科技厅经研究同意,发文将“酒精废液”更名为“酒精发酵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