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谐社会 民生为大

2009-03-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刘援朝 范亚飞 赵国华 我有话说

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是河北省委、省政府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全省城镇化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率先启动,强力推进,仅2008年就完成拆违、拆临、拆旧、拆破、拆陋总面积906万平方米。偌大的拆迁范围,涉及数以万计群众的生产、生活、经营和就业等民生问题。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以“

和谐社会,民生为大”为原则,切实实现了城市建设和群众利益双赢的目标。

――“两先一后”拆迁安置模式切实维护群众的选择权。石家庄推出了“拆迁户先选户型、开发商照单生产”的拆迁安置方案,即被拆迁户先根据安置政策选定户型及面积,经公证后与开发商签订《城市房屋拆迁产权调换协议书》,并按交验房的先后顺序领取“挑选楼座、楼层序列票”。然后开发商根据所选定户型的面积与数量,进行组合设计确定方案,被拆迁人再根据所持序号票,分号、分时段选择楼座与楼层。这种“两先一后”的拆迁安置模式,避免了回迁楼房源供给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保证了拆迁户所选定户型足量建设和足额供给。

――“住房+门脸”补偿模式充分保障群众的财产权。面对拆迁改造,城中村群众既盼又怕:盼的是尽快融入城市,怕的是自身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为此,石家庄市裕东街道办事处兼顾拆迁户、村集体、开发商等各方利益,推出了“住房+门脸”的补偿安置模式,可以使每个拆迁户普遍享受到3套以上总面积300多平方米高层住宅,除自己居住外,多余的可租赁或买卖。比如,裕华区大马村的每个拆迁户在得到“大马庄园”300平方米居住面积的同时,每人还分到了25平方米商业门脸的经营权。同时,市政府通过减免配套费、墙改费,简化审批程序,提供集体土地变国有、村证变市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每个村节约费用800多万元。通过每户补助600元过渡费、每平方米补助25元渣土费等,为每个村平均补助1000余万元,大大降低了改造成本。

――建立综合保障体系,保证群众的基本就业和生活。为保证因拆迁部分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利益受影响,市委市政府采取的措施首先是建立经济适用房、中低价商品房和廉租住房的“三房”分层次保障体系。拆迁困难户可依据各自条件,申购经济适用房或中低价商品房;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由政府提供廉租住房,并按季度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让回迁户早日住上新房子。”这是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车俊对城中村回迁楼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市长艾文礼也多次协调调度回迁楼建设。为强化就业保障,市政府经过努力,为因拆迁而失业的人员及特困群体设置了39个临时早夜市场,缓解了上万群众的就业困难。全市还先后举办26场服务拆迁失业人员大型招聘会,已有600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新组织110多家企业为拆迁失业人员提供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市政府对于吸纳拆迁失业人员的企业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同时,全市积极开发了交通管理、就业服务、社区计生、治安巡防、医保协管员等1000个公益岗位,用于安置因拆违拆迁而失业的就业困难群众,使他们重新端上了新饭碗。

――从三个方面“着力”,扎实推进“三年大变样”。一是加紧市场建设。结合人口分布情况,加快新集贸市场的选址和建设;通过工商、商务、税务、城管、质监等多部门联合减免税费,积极培育市场经营主体,降低新创业者和老商户的经营成本,激励被拆迁商户想方设法尽早复业;积极盘活纵深地带的大型商场和写字楼等,促进商户向新的业态转化升级。二是加强城市管理。石家庄市以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努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硬环境和“风清气正”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加强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治安安全等综合治理,加快实施“优化、美化、绿化、亮化”和“穿衣戴帽”工程,创优环境、提升形象,有效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三是科学规划、刚性落实,着力改善布局、优化结构,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积蓄潜能和留足扩容空间。统筹兼顾,全市“一盘棋”,不搞“摊大饼”,减少“缝缝补补”,从根本上避免城市功能定位错乱、低层次重复建设。以开放的思路和理念,结合石家庄特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同时,坚持规划的刚性作用,不折不扣严格落实,对违反规划的严厉查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