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2009-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董一鸣 张玉嵩 我有话说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省属普通高校,从1999年起,该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位居河南省专科院校前列。由于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连年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就业先进集体。2004年9月,在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表彰大会上,该校被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受到国务院隆重

表彰。全国共有四所高校受到表彰,该校是其中唯一的专科高校。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真正实现了“出口畅、入口旺”的良性循环。

这样一所由地市级行业职工大学发展而来的普通专科高校,何以能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连年保持如此高的就业率呢?这篇调查发人深省。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

“高校工作千头万绪,但有两项工作必须认真抓好,一是学生的‘入口’,二是学生的‘出口’。相比而言,‘出口’更重要,只有‘出口’畅,才能‘入口’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校长任中普告诉记者,“我们一直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当作学校的生命线来抓。校党委把学生的就业问题当成是检验党委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认识,提到了讲政治的高度,提到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专业的设置是否合理。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本着以机电类专业为主,积极拓宽专业领域的基本思路,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构建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先后增设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印刷设备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电池方向)等专业及专业方向,逐步形成了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等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其中,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印刷设备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该校在专业目录之外根据人才需求情况申报设置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既掌握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社会需求量十分旺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连续多年供不应求。

为了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该校对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磨具设计与制造等特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焊接工艺及设备、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等优势专业,学校从资金、师资、实验设备、经费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确保支柱专业的龙头作用。目前,学校已有5个专业被教育部分别确定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精品建设专业和试点专业,6个专业分别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专业、教改试点专业、名牌建设和特色建设专业。专业优势和专业品牌的培育,带动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

该校为了确保毕业生就业的“出口”畅通,在全省高校较早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为充分发挥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作用,学校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给予了重点倾斜,最早为中心提供了咨询室、洽谈室、信息查询室、接待室、多功能室等先进的场所和办公设备,并专门建立了就业网站及毕业生就业信息查询系统。同时,学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2008年和2009年用于就业工作的预算经费分别占到学费收入的1.14%和1.36%,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1%的经费投入标准。

为给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大的空间,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十分注重与用人单位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密切关系,千方百计地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从1999年开始,学校始终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每年召开供需见面洽谈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2007年,用人单位为2486名毕业生提供了2200个就业岗位;2008年,用人单位为2422名毕业生提供了2400个就业岗位;2009年,到会企业为2443名毕业生提供了2300多个就业岗位・・・・・・

为了把毕业生就业这件大事做实做好,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就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要求全校的干部、教师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对待毕业生就业工作。全校从上到下,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系主任、书记亲自挂帅,教职员工的报酬与毕业生就业情况紧紧地挂起钩来。就业率名列全校第一,全系职工岗位津贴上浮15%,第二名上浮10%,第三名上浮8%;就业率最后一名,全系职工岗位津贴下调15%,并取消评先资格,因工作失职,影响毕业生就业工作,扣发责任人全年岗位津贴20%―100%,由校人事处、财务处、监审部门严格监办。严格的奖罚措施,层层签订的责任目标,调动了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帮助就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性,增强了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从而更好地建立、完善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今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充分估计困难,及早着手准备,千方百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及时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制定方案,提出措施,进一步增强全员责任意识,对今年学校毕业生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二是把原定3月份召开的供需见面会时间提前到年前12月份,争取就业先机;三是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政人员、教师,全员参与,加大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四是根据目前就业情况,加强学生就业、创业的针对性指导和教育,帮助学生冷静分析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大力鼓励毕业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校综合大楼

“不合格的毕业生可以全部退回来”

“上海汉威康桥焊接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要毕业生,电线电缆专业有多少要多少。”

“新乡市口腔医院要机械电脑专业毕业生,待遇从优。”“武汉天天锅炉有限公司要毕业生10名。”……

记者在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采访期间,打电话要毕业生的单位接连不断。作为一所普通专科学校,毕业生质量何以会受到用人单位的信赖呢?原来,早在2001年,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就公开承诺:只要是机电高专的毕业生,不管毕业时间有多长,如果用人单位认为不合格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都可以退回学校,学校对这些学生将进行重新补课,缺什么补什么,直到合格或能胜任其岗位需要为止,对送出去的毕业生,学校负责到底。

“多年来,没有一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退回过,相反,学校承诺赢得了用人单位的信任,他们对招聘我们的毕业生感到很有把握。同时,学校还承诺,河南机电高专的大门永远对毕业生敞开,什么时候需要充电提高,继续学习,学校都免费接收。到目前为止,先后有一些毕业生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回学校学习新的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李增臣说。

“河南机电高专的毕业生素质特别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强。在见习期就能很快适应工作,并从众多院校招聘来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近几年,我们已从该校招聘了二三百名毕业生,今年又招聘了30名。”鹤壁天海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张新宇告诉记者。

“河南机电高专的机械制造专业能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培养出的学生针对性强,适应工作快。我们每年新进人员的50%到60%是从该校引进的。”新乡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建玺说。

作为一所普通专科学校,毕业生的素质怎么会这么高呢?所有的一切都得益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观:人才培养质量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

据任中普校长介绍,为了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把评价体系延伸到用人单位。学校对毕业生实行跟踪考察,让用人单位来评价专业设置、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并将他们的意见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根据用人单位要求,学校每年都修订教学计划,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适时增加新专业。该校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就是根据焦作电缆厂的生产需求而设置的,从课程设置到教师配备再到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选择,都广泛听取了企业的意见,该专业设置以来,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供需比达到1:5。同时,学校还对就业压力大的专业逐年压缩招生计划,个别就业不好的专业停止招生。

今年就要毕业的电线电缆制造专业学生肖秋雷,近来显得特别开心,因为他在江苏恒通集团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谈起自己找工作的过程,他激动地说:“很顺利,一切都得益于学校实施的‘2+1’人才培养模式和‘双证书’制度。”为使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接轨,河南机电高专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全校遴选出10个特色专业作为试点,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到企业或科研院所上课和顶岗、轮岗实习,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该校还建立和完善了毕业生“双证书”或“多证书”培养培训制度,与有关单位联合建立各种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该校每年的毕业生中获得“双证书”或“多证书”的人数均达到40%以上。

为提高办学水平并促进学生更好就业,河南机电高专在1996年成立了产学研联合办学董事会。通过产、学、研合作办学实践,找到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增强了办学实力,扩大了学校影响,为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6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董事单位自2004年至今,已接收毕业生2800多人。一些董事单位还明确表示:“河南机电高专的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招聘员工时,该校的毕业生我们优先考虑,优秀毕业生有多少要多少。”

“通过建立产学合作联合办学董事会,学校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而牢靠的桥梁,双方根据各自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改、科研开发和人才培养,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河南新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孟国辉说,“联合办学是一个双赢模式,企业可以定制自己需要的人才,学校也可以根据企业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创业教育使我成了小老板”

2003年9月,从河南机电高专刚毕业两个月的张亚飞已经是新乡市易讯科技有限公司的经理,成为国家工商总局颁布200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优惠政策以来,新乡市应届大学毕业生中自己开办公司的第一人。第二年,他的公司也由白手起家到拥有13万元固定资产,员工由开业初的4个,发展到近20个人。

“我能走上自主创业这条路,完全得益于母校的良好教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母校使我很快成了小老板。”谈起自己创业办公司的初衷,张亚飞直言不讳。

据了解,多年来,河南机电高专始终将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他们除了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外,尤其重视对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及各个院系每年都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企业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到学校举行毕业生就业报告会、毕业生恳谈会等,面对面谈感受,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解读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今年69岁的郑玉东教授是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也是我国著名的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方面的专家。2001年,他正式受聘到河南机电高专任教。在哈尔滨理工大学任教数十载,郑老师的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且多数都是大型电缆企业的领导。来到河南机电高专后,郑老师一有空,就收集那些在企业的学生电话、公司名称以及详细地址,并把这些信息打印成册分发给毕业生。同时,他还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让学校在举办招聘会前,为这些企业发邀请函,欢迎他们来校选聘毕业生。另外,他还经常直接给自己的学生打电话,“推销”学校的毕业生。几年来,自己究竟帮助多少学生联系到了工作,郑老师从来也没有统计过,不过逢年过节时,凡经他帮助找到工作的学生的贺卡和电话却总是接连不断。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能上大学不容易,当教师的,在他们找工作时能帮多少就要帮多少,现在帮学生找工作已成为我的‘业余爱好’。”郑玉东老师的话朴实而诚恳。

其实,像郑玉东这样的教师,在河南机电高专还有很多。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的教师,甚至后勤服务部门的临时工,心中都绷着这么一根弦:看看哪里有用人信息,就推荐给我们的毕业生。“全员抓就业,带着感情抓就业!”这是记者在学校采访期间,听老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河南机电高专党委副书记刘云兵还告诉记者,学校每个系根据不断发展的就业形势,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学生毕业前半年,都要举办多次不同形式的就业设计和模拟人才招聘会,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熟悉人才招聘程序,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近年来,学校的毕业生中涌现出不少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这与学校多年始终坚持对毕业生进行创业观念、创业精神、创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密不可分。

“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所以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我们的毕业生无论到了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就业,甚至是自主创业,只要顺利找到了工作岗位就值得肯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观念才是最大的就业。”任中普校长说。

为保证每位毕业生都能顺利就业,学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与特长、个人素质,采取个别咨询与辅导,帮助分析社会职业性质与人才需求,对求职信、履历表的撰写技巧进行具体指导,甚至亲自到用人单位帮助就业,对一些情况特殊的毕业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服务。周成永同学是该校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先天残疾学生,毕业联系工作时很多单位不愿录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老师为了他的就业,多次到企业介绍其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经过努力,他终于在河南新机集团找到了工作。由于该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很快成了单位的技术骨干,并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和“新乡市长征突击手”称号。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王爱娣,在校学习期间,品学兼优,毕业时联系了一家电视台做技术工作,开始电视台因借口该生身高条件而不愿接收。学校有关方面的领导和老师亲自到电视台,介绍专业优势和她的基本情况,最后王爱娣同学如愿以偿被电视台录用,工作表现非常出色。她在给校领导的信中写到:“我曾是河南机电高专的学生,也永远以是河南机电高专的学生为荣”。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在大力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多年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德育工作首位落到实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带有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显得特别重要,并在教学中占有较大比重。而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项实践都是德智体美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反映,能不能在实践中做到与人真诚团结、密切合作,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不仅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技术的掌握,更取决于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对职业、专业的热爱,对事业的执著和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同时,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具有更广泛的开放性,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过程中,也最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陈腐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与全面育人的结合,把德育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王修书书记这样告诉记者。

建立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在不断完善校园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的同时,十分注重学校的软件建设。将每年11月份定为全校的“校风建设活动月”,深入开展校风建设活动。经过多年积淀,形成了“团结、创造、竞争”的校风,“诚、严、精”的教风,“勤、通、活”的学风和“全、实、效”的工作作风,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软件系统;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等为载体,积极开展社会调研、咨询服务、文艺娱乐、科普宣传、科技发明等多种有特色的社团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建立校报、校刊、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为主的立体交叉的思想宣传教育网络,增强教职员工的育人意识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努力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学校坚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先后制定修改30多项学生工作制度,各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学校狠抓学生入学教育,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积极开展宿舍文化节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大师德考核和教师上课督导力度,提高课堂教学和服务工作质量,共同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结合;严格学籍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强调考试纪律,开展警示教育,强化诚信意识,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考试的组织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良好有序的考场秩序,尽可能减少考试违纪作弊现象的发生;建立较为完善的奖、贷、助、困、补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以奖、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轻工助学为辅,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充分发挥奖学金和各类评先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严格标准和条件,使奖学金真正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团员、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等各类评选和科技制作、电子竞赛、数学建模比赛、数控技术大赛等竞赛活动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同步进行,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近年来,学校先后有200多名优秀毕业生志愿到祖国西部、到农村、到部队等贫困地区和艰苦岗位建功立业。目前,在校生中申请入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学生党员占在校生的比例逐年提高,2008年达到10.8%,位居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建设中的新校区 

发挥精品效应创建名牌学校

30多年的发展,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实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生7762人。有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四大学科门类,共有专科专业41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管理学、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教职工712人,其中专任教师452人,生师比为17.2:1。在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161人(含教授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为1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4%;另外,还聘请了32名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教授和企业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

河南机电高专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重中之重,制定并实施了《教职工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引进、聘用高层次人才工作暂行规定》等各项政策,依据“培养、引进、提高”的原则,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专业、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基本形成了一支在数量和水平上能够逐步适应本科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两个专业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河南省劳动模范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0人,河南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建设,已有《塑料注塑模结构与设计》等9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精品(优秀)课程,《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等13门课程被评为校精品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还非常重视对教学改革的研究,《高职高专产学研合作教育“2+1”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产品敏捷制造技术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等8个项目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由于采取了诸多改革措施,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河南省一等奖12个、二等奖11个;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个,河南省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在河南省组织的专科英语应用能力统考中,连续7年获得团体和个人成绩第一名。不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取得国家专利,其中数控技术专业2007届毕业生孙奇勋在校学习期间就获得国家专利12项。

同时学校注重学术梯队建设,不断完善上拉下推的科研激励机制,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科研积极性,以应用性研究为重点,形成了“以研促产、以产养研”的产学研互惠机制,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快速成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成果。自2004年以来,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6项;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发表论文2179篇,其中核心期刊915篇,EI、SCI、ISTP收录44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5篇;公开出版著作、教材278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拖拉机大梁冲压工艺与模具改进技术》等科研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并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网。

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河南机电高专以全票通过被评为优秀。在2008年高招中,学校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72.6%,平均录取分高出分数线48分。2008年5月,该校被评选为“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高职高专院校”之一。

“我们始终遵循一个理念: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学校和家长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因此,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专业调整、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始终紧紧围绕着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利于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来进行。”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王修书说,“多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产学合作,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