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愿此书永不再版

2009-04-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邓笺 我有话说

“此书应立即焚毁,永不再版”。

什么图书让网友有了这么“狠”的评价呢?答案是罗斯巴德那本著名的《美国大萧条》。

原来,这本图书的再版时间居然与历史上经济危机的时间数次巧合。该书第二版时,正值美国1969年至1971年的经济衰退;第三版又恰逢1973年一直延续到1975年由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致的经

济萧条;第四版时美国正在经历1981年至1983年的萧条期;1999年第五版时虽然美国经济处于低通胀低失业率的良好状态,但随之而来的2000年至2003年经济又开始出现下滑,到2004年才恢复一些元气。这似乎成了一种魔咒,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罗斯巴德和他的大作就会被人们重新提及。

该书作为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经典之作,体现了罗斯巴德这位“无政府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对经济危机诱因的深刻洞见。无论是对商业周期理论和奥地利典型的主观主义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的运用和发展,还是对1920年通货膨胀繁荣的出现和原因的分析都显得既冷静睿智又别树一帜。更重要的是,该书的论题竟与当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如此地契合。

正如该书在封底提出的问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场美国大萧条震动了世界,是“自由放任”之罪?抑或是“过度干预”之弊?历史轮回之际,商业周期理论是否依然有效?8000亿救市美元何时生效?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应当扮演何种角色?而我们,又当如何面对当下的危机?

的确,对于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评论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它曾因准确地预言了1929年美国大萧条的到来而声名雀起,却也因其极端的自由主义和政府不作为主张而陷入“萧条”。这本书在当下被重新发掘和解读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当代一些关于经济问题的分析仍借重于该书的理论视角,比如克拉斯穆尔・佩佐夫在本书的启发下于2004年写下的那篇名为《中国大萧条》。另一方面,当下的经济危机无论是成因还是表象较之以往都更加纷繁复杂,惟其如此,无论经济学家还是我们普通人,在应对这些现象时更应借重不同流派的经验智慧,给自己多提供一条观察分析的路径。而这本有别于凯恩斯、弗里德曼、伯南克等主流经济学派学者之外的一家之言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不错的通路。

张维迎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中文版序”中写道:“当我们正在经历着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时候,我建议所有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媒体人士,甚至普通大众,都读一读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因为它有助于我们反思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思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否恰当,也有助于未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预见,不同层面的读者都能通过阅读本书回溯历史,解读当下,从中获取各自的感悟。

《美国大萧条》[美]默里・罗斯巴德著谢华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