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俄罗斯免费医疗制度的利与弊

2009-04-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 我有话说

对普通俄罗斯人来说,看病似乎不太难。病人到医院就诊,只要出示自己的医疗保险卡,即可享受几乎是免费的医疗服务。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国家出钱给居民上医疗险

透视各国医疗体制

俄现行的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制度是根据1991年《俄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而设立的。基金的主要来源是各企业、各机构按《俄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规定缴纳的强制医疗保险费以及俄联邦预算中对强制医疗保险计划的拨款,其中各企业各机构缴纳的保险费用占强制医疗保险收入总额的90%以上。

根据《俄联邦公民医疗保险法》,强制医疗保险基金缴款费率为劳动报酬总额的3.6%,其中3.4%纳入地区强制医疗保险基金,0.2%纳入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基金。患者凭医疗保险卡可免交治疗、药品和住院期间饮食等费用,医务人员的工资则由国家财政来支出。

居民看病不太难

记者在俄工作多年,自己虽从未到俄医院看过病,但也有几次陪同新闻同行看病的经历。苏联时期驻俄外交官和记者经常就诊的莫斯科外交医院现已向全社会开放。现在,莫斯科普通市民均可到那里看病。今年春节期间,记者曾陪同一新闻同行去那里看过病。由于新闻同行是第一次就诊,需办理医疗证。办证件需交工本费1700卢布,但接下来看病就享受驻外人员的免费治疗了。由于我们是在俄外交部正式注册的外国记者,所以可享受与驻俄外交人员同样的医疗待遇。

医疗证办好后,经挂号处分诊后,我们来到耳鼻喉诊室。那天看病的人不多,宽敞的走廊里只有四五个人,患者可在舒适的沙发上候诊。约15分钟后,该新闻同行就进入了诊室。俄女医生很热情,对病人也很耐心,经过一番认真的检查后,医生开具了药方。与俄患者不同的是,外国人在这里就诊,可免交医疗费,但药费自理。从医院的旁门出来,就是一家药房。记者专门问了药剂师,药房与医院是什么关系。回答是:药房和医院根本是两个毫不相干的单位。新闻同行付药费近3000卢布。

免费医疗虽好,但服务质量不高

俄罗斯的免费医疗制度虽为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带来了实惠,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俄民众普遍反映医疗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

医疗改革后,俄实行强制转诊,莫斯科市民被就近分到所在社区诊所就医,而全市数十家综合医院只能接受区诊所转来的病人,否则就不能免费。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初衷在实践中遇到了效率低下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俄罗斯朋友瓦利娅告诉记者说,这几天她糖尿病病情严重,感觉非常不好,需要立即验血验尿,她打电话给区诊所预约医师,被告知得等到10天以后。无奈之下,她只能自费去市医院做了化验和治疗。

在区诊所看病,要经过许多复杂的程序,要排很长的队,花很长的时间,如果等不及想优先,就得付费,病人想找有经验的医生,也要付费。住院治疗虽然免费,但一些采用高新技术的手术、进口医疗器材和进口药,病人也需单独付费。

瓦利娅的一位女友叫塔尼娅,上周末她不小心从别墅的楼梯上摔了下来,脊椎骨折。她本可到所在区诊所住院免费治疗,但被告知一个月内无床位,且护理质量无保障。后来,塔尼娅在妹妹的资助下交了5万卢布,住进了治疗、设备和护理水平一流的市鲍特金医院。

区级医院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资金严重不足。一所区级医院的经费,70%来自强制医疗保险基金,10%来自市政府的财政拨款,20%则来自收费医疗项目。经费不足导致医护人员待遇偏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看重症大病仍很难

在俄罗斯,癌症患者或需做心脏搭桥一类大手术的患者就医还是相当难的,国家不能全额负担这些人的医疗费用。在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里经常可见呼吁人们献爱心一类的内容,说某儿童罹患血癌,病儿需要几万卢布做手术,呼吁大家慷慨解囊。

瓦利娅的丈夫阿纳托里一年前在莫斯科中央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瓦利娅提起此事至今仍心情不平静。她说,丈夫作为科学院的研究员,每月工资只有8000多卢布,根本无力担负国家规定的25万卢布的心脏搭桥手术费用。操刀的外科总医师告诉瓦利娅,要想不交这25万卢布,就得去莫市政府卫生局去争取免费的指标。为争取这一指标,瓦利娅无数次奔波于科学院和莫斯科政府之间,好容易盼到了批文,还要到市卫生局去排队。瓦利娅在市卫生局的门口排了一昼夜的队,终于拿到了指标。瓦利娅说,队排得好长,足有上千米,有人为了加塞不排队,不惜大打出手。她亲眼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者被打得头破血流。

指标到手后,瓦利娅还要拿钱打通各个环节:从操刀的外科医生、麻醉师到护士,瓦利娅不记得花了多少钱。

私人诊所渐受欢迎

近些年来,莫斯科出现了不少私人医院。虽然看一次感冒的诊疗费用需要交1500卢布,住院治疗每天的开销要4500卢布,但先进的医疗水平和温馨周到的护理还是受到不少高收入人群的青睐。

多数病人反映,到私人诊所就医,可节省很多时间,同时能得到高水平的治疗和护理,公立医院和私人诊所根本无法相比。据介绍,到私人诊所看病的人多数是中等阶层,他们有不菲的收入,有很好的工作,他们想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可享受免费医疗的居民,却要花钱到私人诊所看病,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俄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俄卫生部门的官员和专家们都认为,俄全民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制度的方向是对的,应继续坚持下去,国家需要加大对社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投入,细化医疗服务标准,这也是俄罗斯普通民众的期盼所在。

(本报莫斯科4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