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举行

2009-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庄建 我有话说

本报金华4月12日电第一届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今天在浙江金华落下帷幕。与会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围绕当代中国学术史的发展,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成就与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型丛书《当代中国学术史》的编撰工作也同时启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各种全球性

挑战日益突出,人类社会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并日益呈现出多样性的、复杂的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把人类社会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哲学社会科学,在分门别类的专业化研究的基础上,向着更高层面的跨学科、多视角、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方向大胆探索,需要采用更为综合性的、全面创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另一方面,哲学社会科学又是涵养民族素质的精神源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其辉煌的成就为世界瞩目,同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也应该有屹立世界之林,占有一席之地的决心和勇气,应该并且有资格、有条件在构筑人类精神文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武寅这样阐述了中国社科院文史哲学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浙江师范大学等学术机构共同创设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初衷。她说,我们认为,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建立一个充分交流、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创新研究手段与方法,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与实力,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

创设这样一个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并长期坚持下去,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率先提出创设这一论坛,是出版、科研机构携手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实践。该社总编辑赵剑英指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的宗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场,立足中国问题,放眼全球变化,捕捉问题,聚焦主题,展开和促进学科间观点与方法的深度交流、对话和论辩,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起既体现民族特色又反映时代精神的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形态。

此次论坛以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编撰为主题。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会学者指出,回顾与总结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学术观点的提出和影响,重要学术流派的形成与演变,重要学术著作与文献的撰著和出版,重要学术代表人物的涌现与成长历程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术研究,无论是传统的基础学科还是新兴的研究领域,60年的发展都需要回过头来认真进行一番梳理与分析,这是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叔莲指出:研究中国当代学术史要弄清楚研究对象。学术史不是政策史;学术史不是理论问题争鸣;学术史不是理论观点综述;学术史不是学术流派的简单排列;学术史不是学者传记汇编。他认为,中国当代学术史需要重视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学术思想演变的轨迹;学术思想演变中的疑难问题;历史人物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学术思想进步的条件;学术研究如何为现实问题服务。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学部委员杨义认为,当代中国学术史的研究编撰,应该建立一种真实的、开放的、创新的价值标准,正视我们的经验教训,充分肯定我们的学术成果。赵剑英指出,学术史编撰中要坚持历史原则,实事求是,尊重学术发展的内在轨迹和逻辑,要有问题意识,学术批评意识,要有思想性、思辨性、大视野,要有高质量意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