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求解融资难

2009-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我有话说

随着一季度数据的陆续出炉,中国经济回暖的迹象已愈加明显。在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的内需潜力正在逐步有效地释放。但内需启动后可否实现持续的复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危机波及最深的中小企业群体是否得到恢复和改善。这一群体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关乎我国保增长、保稳定、

促就业等目标完成的可能性。

当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小企业,企图问计解困之路时,最后总是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一点: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现在才有,更不是中国独有的,只是在今天世事艰难、寻求对症的解药时才显得格外紧迫。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的中国银行业,也不得不面对决心与智慧的新挑战。

动员之后是命令

3月18日下午,银监会召开了一次异乎寻常的全国会议――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6家银行行长受邀来到北京,与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副主席王兆星共同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全国分行以上行长都被要求全程旁听这次电视电话会议。

王兆星的开场白直奔主题:“看大家的神情已经是春天,但是有人穿得有点厚,像中小企业融资,有点冷!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迫在眉睫。”他透露,自去年10月底放松贷款规模后,中小企业受惠并不明显,对小企业的贷款增速大大低于大企业。

随即,他抛出了两个问题请行长们讨论―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是要放宽对民间资本的金融准入,还是要依靠已有银行体系;二:如果对小企业的贷款必须依赖100%的抵押,还要附加担保等条件,那银行与典当行的差别在哪里,银行能否做到信用放款?

听取了多方的讨论与建议后,王兆星的总结态度非常明确:商业银行必须解决好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迟到今年二季度末,各大中银行必须建立起小企业专营机构。

事实上,监管层求解的集结号早已吹过多次。但业内仍把这次会议看做是银监会对向各商业银行发出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动员会。

湖南岳阳荣华集团是一家中型的原油贸易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现金流受到很大限制。中国银行湖南分行看到了依托大企业信用向其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中小企业客户的机会,与钢铁企业协商,通过收购该企业对荣华集团的应付账款,为荣华集团提供融资。这样一来,荣华集团资金周转能力大为提高,业务规模一下子扩大了4倍。而中行也从这项业务中获得了7%的利润收益。

不只中行,几乎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都行动起来了,这些往日只瞄准大企业的“长颈鹿”纷纷俯下身子,加入到为中小企业融资解困的行列之中。今年前两个月,中行中小企业授信新增1004.4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6%。银行逐渐意识到,只要找到盈利关节点,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不仅有空间、有作为,而且有回报。

支持之后防风险

但是,从不同方面反映的信息显示,依然有大量的小企业陷于融资不足的困境之中。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已经从2月份的49%上升到52.4%。而里昂证券此前公布的我国3月PMI为44.8%,比二月略有下降。造成两者有别的主要原因,是里昂证券取样的400多家企业中覆盖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这也意味着今年以来的投资增长更多地流入了大企业,而小企业相对获益较少。

一边是监管层一声紧似一声的督促,一边却是收效不彰的现实。中小企业贷款难有其天然的障碍。

“最初谈的都是改善中小企业服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但根据我们分析,遇到资金困难的、最难得到银行支持的实际上是那些小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他们更困难,更需要得到银行的支持。”王兆星表示。

依据银监会的界定,小企业的范围主要是指单笔贷款总额在500万元以下,同时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或者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王兆星分析说,小企业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第一类是新创业的,没有担保、没有经营记录、更没有抵押,对这类小企业放贷要相对比较审慎;第二类小企业是发展初期的,产品不很成熟,竞争力较低,这就需要合格的抵押和担保;第三类是比较成熟的,有很好的产品,管理比较成熟,竞争力、声誉都比较好,很大程度上银行会主动寻求这类客户。另外,有些企业管理比较混乱,没有明确主业,受市场影响比较大,这也给融资带来很多困难。

由此可见,银行与小企业之间正陷入一种“有钱不能贷,想借却借不到”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助力小企业走出困境,实现保八目标的责任所在;一边是银行实现自我发展,免受危机波及的必然要求。

王兆星说,银行不能“嫌贫爱富傍大款”。要改变经营战略,把中小企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真正把小企业作为自己业务发展的合作伙伴,实现双赢。

“同时,作为监管部门我们也要关注风险,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监管银行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发放贷款。假如我们不很好地控制风险,在信贷扩张的时候不能坚持审慎的原则,出了很大的风险,酿成了系统性金融危机,那可能对整个经济,甚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都会是破坏性的。”王兆星的话显然不是危言耸听。

融资之外需融智

钱要贷,风险也要防范,怎么办?

3月24日,浙江工商局和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手制定了《浙江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暂行规定》。按照这一融资新模式,企业可以通过质押商标专用权获得贷款,在贷款无法偿还时,银行将通过拍卖产品商标优先受偿――这显然是一条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之举。但据了解,银行对此反应平淡,主要原因是当前在我国商标权评估较难,商标使用权变现能力太差,银行对此不得不持谨慎态度。

小企业规模小、需求多样化,抗风险能力差,一般情况下,必须提供相应的抵押物和担保方,才能获取贷款。但现实情况却是,多数小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于是,在银企政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形形色色的抵押模式便被开发出来。浙江商标权质押方法只是其创新之一,它遭到冷遇也反映出融资从一种理念到真正实现可操作性的过程的艰辛――在没有任何佐证的情况下,去鉴别一个企业的还款能力,对于今天的银行来说,越来越成为一项“智力活”。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能否做到信用放款,关键是银行能否通过各种渠道把企业了解清楚。只要加强对客户的了解,可以不抵押不担保。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一些沿海地区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的有益探索给予充分肯定。那就是,银行不看财务报表看“三表”:一是水表,因为工业生产一定要用水;二是看电表,通过用电可以看出生产的变化和情况;三是如果是出口的话,要看海关的报表,从海关的报关单表可以看出它的增值情况。

刘明康说,银行在向小企业放贷时,不但要学会看这些不会说话的数字,还要从小企业的自身情况出发,注重“三品”,灵活掌握它们的财富价值:一看人品,小企业的一把手、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人品;二看产品,产品是否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占有率,是否有高附加值;三看押品,比如说汽车、房子等抵押品,把抵押品管理好,并且保证它的质量。

“应该看到,小企业融资困难也不单单是由银行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所以仅靠银行信贷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题。来自财政补助、信用建设、风险补偿、法律等方面的保护与支持同样必不可少;资本市场的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等渠道也可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相信通过内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王兆星提出。

现实依然困难重重,求解的思路也修远漫漫。人们期待中国银行业会为这道难题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