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发展创品牌

2009-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宁华 我有话说

随着高校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深度融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水平和参与政府决策咨询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苏州大学近年来明晰发展理念,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国内高校的竞争力和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影响力。

树立精品意识

苏州大学人文社科在学科建

设和科研创新中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努力瞄准学科前沿,形成具有领航能力和标志意义的科研成果。在苏州大学,潜心科研的行为通过一系列政策得到鼓励,近两年来精品科研成果迭出,显示度明显得到提升。苏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潘桂明的《中国佛教思想史稿》获2008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等级,就是在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成果。

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还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在推动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的同步提升。苏州基层党建研究所落户苏大近两年来,其科研成果《苏州基层党建30年》一书成为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成果,研究所“关于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问题研究”还于近日获得了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重点课题《党管干部农村工作若干问题研究》子课题的立项。与苏州市人事局联合合作共建的苏州人力资源研究所,紧紧围绕“努力使苏州成为一个人才首选城市、人才最佳创业城市”的目标,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苏州金融服务业人才发展对策研究》等10个重要课题已顺利完成。

队伍建设强实力

具有创造力的人才队伍是保持科研创新活力的源泉。苏州大学近年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推进高水平科研为目标,调整人才引进要求,从提供良好的事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两方面入手,加大高水平领军型人才的引进力度。政策的有效引导和校方的诚意为人才储备打开了良好的局面:著名历史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晁福林教授、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刘电芝教授、迄今唯一江苏社会科学类“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金太军教授、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车玉玲教授等一大批影响力大、干劲足、后劲猛的高水平人才纷纷“孔雀东南飞,栖枝东吴园”,为苏州大学人文科研创新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苏大也十分注重对已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东吴学者”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和“学术大师+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创新团队计划,努力营造高水平学术人才成长环境,造就一批思想活跃、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以中青年为主,具有国际学术背景的研究骨干着力搭建“领军人物――研究骨干――青年博士”三位一体的学科梯队和学科广泛交叉、深度融合的研究团队,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将人文学科的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推上更高平台。王家宏、胡玉鸿、王卫平、韩龙、周毅、池子华、赵增耀、陈忠等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各自科研领域中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中形成了自己的影响力。

管理改革续动力

科学完善的制度是激发科研热情、提高管理效益的催化剂。苏大人文社科管理部门深刻认识到制度促进的必要性,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队伍和研究基地为目标,狠抓制度建设,强化体系管理。尤其是2008年8月先后出台的7个重要文件,从科研项目设置、学术管理、评优奖励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了科学、健全的管理体系。

分析这些管理制度,不难发现管理部门在推动科研创新方面的良苦用心。

一是“项目带动、研究推进”。该校通过设立校级青年教师后期资助项目、重大研究项目、应急研究项目、委托研究项目,帮助课题申报者积蓄科研能量,实现更高层次的科研冲刺。全面实施重大攻关项目和特色研究领域项目培育计划。通过设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预研项目计划,扎实提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质量。以二级学科博士点或特色研究领域为依托,实施特色研究领域培育计划,重点资助一批优长和特色项目,使获得资助的研究领域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二是“高端引领、梯队跟进”。近年来,苏州大学在办学经费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仍然加大了对优秀科研梯队的构建力度,科研人员参加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和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费资助,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学术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学术骨干打下了基础。从近两年的科研立项和获奖成果来看,该校人文科研省部级以上立项项目和获奖项目的取得者80%源自领军能力强、学科基础好、科研实力雄厚的研究梯队,学术骨干中不乏具有海外名校学习和高访的经历。

三是“条件保障、形成特色”。结合“创新团队计划”培育、重大攻关项目研究和特色科研项目的开展,该校推进了专业研究实验室和资料室建设计划,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在国内领先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研究资料室或人文科学研究实验室。苏南发展研究院、吴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中国昆曲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园林文化研究室、苏州园林遗产保护研究所等,使苏州大学成为了吴文化研究的重镇。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成立十年来,先后承担了一批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相关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地方委托项目,总经费达500余万元,先后组织出版了《城市科学前沿丛书》、《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和《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丛书》,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发挥了应有的社会功能。中国昆曲研究中心在港澳台地区久负盛名,骨干成员连续多年应邀赴台参加多部新编昆剧大戏的编曲和唱腔指导,所演剧目好评如潮。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