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春回大地“暖”经济

2009-04-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颜维琦 我有话说

一季度经济运行是喜是忧?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还是否会出台新的经济刺激计划……近日来,这一系列问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也让大家对一季度宏观运行数据充满期待。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运行数据如期而至:一季度经济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9%……这些数据表明,中

国实施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已经初步见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可喜的拉动作用;“心暖”的中国人,已经开始看到经济“回暖”的积极迹象。在这春回大地的播种季节,中国经济播下的“信心”种子,正随着每一个回暖的日子生发成长。

6.1%增幅来之不易

“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开门见山地向记者们表明了自己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判断,“国际金融危机在进一步加深蔓延,实体经济运行超出预期,发达国家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中国经济一季度还能保持6.1%的增长,是很不容易的。”

6.1%,相比中国以往的增长速度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但相对于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负增长来说,这个数字却是温暖人心、令人振奋的。那么,“三驾马车”各为这来之不易的增长率贡献了多大力量?李晓超首次透露了经济拉动的构成:投资拉动占6.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的拉动占4.3个百分点,外需则是0.2%的负拉动。

外需的“负拉动”表明,要实现今年经济的较快增长,依靠外需的难度相当大。为此,李晓超肯定地说:“今年中国经济能否稳定增长,不能依靠外需,只能寄希望于国内需求,而国内需求的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要齐头并进。”

事实也证明,现在“投资”依然是保持中国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拉动方式。中央去年新增的1000亿元投资已全部落实,今年下达的1300亿元的投资计划也已落实了1100亿元。这些投资主要是用在农村基础设施、铁路、公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安居工程等方面。今年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87.7%,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从消费来看,这是稳定性较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靠力量。“当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处于16年来的最高水平,十分难得。”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主任李稻葵对一季度的数据这样评述。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6%,收入是决定未来消费的重要因素。相信,未来中国消费仍会保持一个稳定较快的增长。

所以,从未来发展看,一季度这个看似不高的6.1%增长,却为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了个好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回暖”信息扑面而来

今天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新闻素材中,大量的数据,让记者们感到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回暖”的信息扑面而来。而李晓超用两个“稳”、两个“快”、三个“高”、三个“缩小”,详细解释了这些积极变化:

两个“稳”:一是工业生产运行企稳,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8.3%,比1-2月份加快4.5个百分点,这一速度也分别快于去年10月、11月、12月的增速;二是农业发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六年增加,肉类产量同比增长6%。

两个“快”: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都是加快的,而且是城镇和农村出现了“双加快”;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加快,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长15.9%,比去年同期加快3.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了1.1个百分点,而且还出现了农村消费增长快于城市消费增长的喜人现象。

三个“高”:一是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单季新高;二是全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三是社会信心在提高,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在去年触底之后,已连续四个月提升,目前已超过了50点这个收缩和扩张的分界点。此外,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和全国企业景气指数都出现了好转的苗头。

三个“缩小”:一是对外贸易出口降幅缩小,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17.1%,比1-2月份降幅缩小4个百分点;二是财政收入降幅缩小,3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3%,比1-2月份降幅缩小11.1个百分点;三是发电量降幅缩小,3月份发电量同比下降1.3%,比1-2月份降幅缩小2.4个百分点。

谨慎防范“倒春寒”

在感受中国经济回暖的温度时,也应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矛盾,任务还很艰巨。”李晓超提醒道。从国际看,尽管近期主要国际组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处在调整之中,世界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还十分严峻。

对于今年的国际形势,全世界都不太乐观。近日,主要国际组织纷纷下调了他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预测:3月30日,世界银行预测世界经济下降1.7%,比去年11月份的预测下调了2.6个百分点;3月24日,国际贸易组织预测世界经济下降1.6%,相应的世界贸易量下降9%;3月份,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世界经济下降2.7%,世界贸易量下降13%。

从国内看,我们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下降,4个行业出现亏损。这意味着,我们促进经济较快回升的任务还很紧迫,要谨防“倒春寒”,努力把经济运行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

为此,李晓超强调,“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做好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宁可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做好各种应对预案,进一步落实好既定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努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表示,中国政府还可“相机抉择”调整政策扩张力度,根据新的情况和变化,推出新的应对方案。

全面落实调控政策

“今年上半年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寻找方向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要特点为经济数据喜忧参半、冷热不均,试图以任何一个指标的冷暖来判断经济走向都是困难的。”经济学家沈明高如是说。基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这种不确定性,专家们认为中国应做的就是继续落实那些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

李晓超也深有同感:“解决问题需要好的政策,更需要认真地贯彻落实。一季度的运行表明,中央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及时有效的。”他坚定地说:“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们还应进一步认真落实好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外需求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压力加大的形势,中央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内容丰富、手段灵活、多处着力。现在,这些宏观计划和措施有些已经落实,有些还正在落实。李晓超认为,各地方、各部门应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抓紧落实好有关政策措施。比如我们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其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增加就业。可以说扩大内需就是要扩大就业,我们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涉及全国城镇30%的就业。李晓超相信,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国人民能共渡难关,迎接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将指日可待。

花开三峡近日,三峡工程所在地湖北宜昌长江西陵峡口,春暖花开,水碧山翠,船舶穿梭,好似仙境。三峡工程即将竣工,宜昌旅游部门规划今年接待1100万三峡游客,将创历史新高。韩玉洪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