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9-04-2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当代社会学理论的社会空间转向

潘泽泉在《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空间的社会学研究成为社会学领域近几年的一个热门话题,空间转向,实际上表达了对传统社会学知识范式的某种修正,社会空间涵括了丰盈的话语场域、经验性事实或想象力限度。文章通

过对西方社会学知识史的回顾和总结以及有关空间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的思考,认为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或分类概念且为整个知识的一个重要基础,空间的逻辑和运作机制能帮助我们重新推演发展出理解社会的一个不同的新的知识系统;将空间概念发展成一种重要的、旨在解释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赋予空间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使之具有社会科学理论上的意义,将是一件重要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

三维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王忠武在《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现代化作为超越于传统社会的新型社会形态,实质上是人对于传统社会结构与功能进行全面持续创新的结果,思想、制度和科技这三个维度的创新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长期制约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社会结构内部缺乏创新需求和创新活力,没有形成上述三个维度的创新得以持续推进的社会机制。历史与现实的经验教训表明,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顺利实现现代化,必须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模式和推行“思想―制度―科技”三维一体持续均衡化创新战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引入和健全创新机制。

西学东渐中的科学与儒学关系

马来平在《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传教士学术传教期;洋务派技术引进期;先进知识分子科学传播与启蒙期。这三个阶段以儒学与基督教的斗争为基本背景,始终贯穿了科学与儒学的冲撞和融合。其间,儒学主流对待西方科学的态度上演了排斥、同化、限制三部曲。这一西方科学传入过程表明:科学与儒学具有某种根本上的对立;但这种对立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最大限度地适应科学的发展是儒学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儒学对于科学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