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理分科不应“文理分家”

2009-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亚群 我有话说

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其必要性

高中文理分科由来已久,它与高校招生分科考试密切相关。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后,我国开始接受西方知识分类系统,将其纳入系统化、学科化的教学之中,逐渐形成高校分科招生考试及中学文理分科制度。文理分科是高中课程分科教学的典型代表,它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个性化要求与客观需要。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权。这里的“适当”,一是指时间上分科不宜过早;二是指分科应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与能力为依据。文理分科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适应了高校分科选才的客观需要。当今社会发展及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既要求加强通识教育和基本能力培养,也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科特长。高等教育的文理分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普通教育的分科教学。由于大学本科专业绝大多数文、理性质突出,学科专业性强,若要学生全面掌握文科和理科所有知识,又不增加学业负担,势必降低学习深度。实例表明,已实行的高考“大综合”试题有如6门学科大拼盘,虽名为“综合”实多为不同学科孤立题目的简单罗列;而分科命题考试可提高选拔性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在文科和理科之间,让学生有所侧重,做到“术业有专攻”,有利于形成专业意识,为学业深造打下必要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正推行“通才”培养模式,但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不会改变。与此相应,高中后期适当的文理分科,有利于高校的生源选拔和人才培养。

有利于展示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育理论与实践表明,学生资质存在个体差异性。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下,很多学生到了一定年龄会显示出不同的学科倾向:有的擅长形象思维,爱好文科;有的具有数理禀赋,理科成绩突出。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今后发展方向,让其自愿选择侧重文科或理科学习,既尊重了学习自主权,也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为今后学术或兴趣发展奠定基础。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应对高考,高中生大多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因此,“减负”、“松绑”呼声甚高。高考改革的重要政策导向,就是以不再增加学生负担为原则。2002年江苏高考实行“3+大综合”,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课程合为一门综合科目。其初衷是为了打破文理分科弊端,考查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学生需同时学好9门课,内容涵盖约30本教科书。这套改革方案仅实施一年,即因学生负担太重而被取消!2003年辽宁高考也实行“大综合”,维持了三年后也退出考场。可见,高中文理分科并非完全是学校管理者、教学者的主观愿望,在一定程度上是减轻生学习负担的一种有效手段,反映了广大考生的愿望和利益。

过早、盲目分科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过早、盲目的文理分科对高中教学和学生素质产生不少负面影响。在升学考试竞争的驱动下,为了应考,高中文理分科越来越早、越来越彻底,变为“文理分家”。这种教育模式和教学状况,显然与普通教育目标、社会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危害匪浅。如果说“文革”前及改革开放初期,从高三开始的文理分科对学生知识结构影响尚有限,那么如今高一甚至高中一入学就分科,则严重阻碍学生全面接受基础文化学习,导致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和人格情感等缺陷。高中“文理分家”,既不利于学生全面、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中、大学的教育教学的正常衔接。

多年来,在“早分班早主动”观念的影响下,高中文理分科存在很大盲目性。尽管对于部分文、理科学术性向明确的学生来说,分科选择并不算难,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不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科专长,文理选科易为外在功利因素所驱使。过早分科,有些科目并没有学到或学完,没有认识,谈何喜好?一些学生受家长、老师和社会因素影响,盲目甚至被迫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或不爱好的学科,即使考上大学,也心有旁骛,影响专业学习。

措施得当,可以做到分科不分家

为了矫正“文理分家”的弊端,不少学者建议取消文理分科,但实际上难以实现。在高校现行分科招生体制下,高考作为连接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环节,既须检验基础知识学习,又应体现学科倾向;以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为基础,配以文科或理科其他科目的分科考试模式,仍较为合理而有效。从人才选拔的现实可行性来看,不是简单地取消文理分科,而是在优化高考科目组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分科;同时改进中学教学管理,发挥会考的积极功能,推动各类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优化高考科目组合,变革人才选拔方式,引导基础教育全面发展。选拔性考试内容与形式的变革可以引导中学教育教学。近年来,适应创新人才选拔的需要,我国不断推进高考科目改革。从68所部属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试点,到广东、江苏等部分省市新课改高考方案的实施,既增加考试科目的选择性,也兼顾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并引入面试、综合评价手段,由此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这类改革虽不能根本解决考生学业负担过重、偏科等问题,但为今后中等教育寻求更为合理的科目组合积累了宝贵经验。

采取有效举措,矫正过早分科弊端。高中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不宜过早、盲目分科,更不能“文理分家”。文理分科的前提,应是让高中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再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发展潜能,选读文科或理科。高中前两年系统学习各学科课程,打好必要的科学与人文基础,高三年级集中精力分科复习、备考。此举既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淡化高考的唯一指向性,亦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术视野。

适当增加高中选修课,发挥会考积极作用。选课制在我国部分城市高中已进行试点,并初见成效,应创造条件向更多中学推广。英美等国的中学选课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在高中后期教学课程中,建议文理分科学生互选一定比例的课程,在保证基础知识学习质量的同时,发挥学科特长,拓展知识面。应改进高中会考制度,加强会考管理,构建、完善教育评价诚信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将会考成绩纳入高校招生评价体系。

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涉及高考改革、中学素质教育、“减负”、高等教育发展诸多方面,我们应有全面认识。综观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科目与中学教学模式的演化趋势,分科考试始终占主流,文理适当分科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同时,正视现行文理分科、“文理分家”的问题与弊端,采取有效举措,纠正过早分科、盲目分科,以推动中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