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山又绿 映秀桃红

2009-04-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郑晋鸣 我有话说

一早出发往映秀。日出唤醒了清晨,大地光彩重生。

从都江堰出发,才短短四十分钟就已到达映秀。比起前两次来,第一次是坐部队的越野车,用了五个小时,第二次还是坐的部队的越野车,用了两个半小时,而这次只是普通的轿车,这么快就到了目的地。路况的改善让我由衷感慨。

一到映秀,直接奔往映秀小学。如今

的映秀小学已见不到我上次来时的成堆的废墟,谭国强校长告诉我,原来的学校已被彻底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在原来河滩上新搭建的蓝顶板房,那面在地震中唯一未倒的国旗依旧在风中飘扬。“隔壁的工地是深圳一家公司正在给我们盖2000多平方米的新校舍,明年就可以住进去了。”说话间,谭校长露出无比的喜悦。我们走近一间教室,门窗上贴的红色打印纸上写着“六年级”。透过门窗往里望,十几个孩子正认真地听着一位女老师讲课。谭国强校长告诉我,地震后,学校的学生数量从原先的473人减少到了165人,再加上师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在地震中,映秀小学有近一半的教师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如今的近40名教职工中,有7人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午饭时分,学生们吃的是肉片和莲藕。晴老师向我们介绍,自从复课之后,学生们的中饭和晚饭就一直由学校免费提供,按照每人每餐5元的标准。离开食堂的时候,我遇见一名男生推着一位女同学的轮椅离开。“女生名叫尚婷,在大地震里失去了双腿,刚安了假肢,目前正以轮椅代步。男生是她的同学,叫王光星,在地震里失去了左臂,也是刚装的假肢。”小小的年纪,这么懂得互助友爱,着实让我动容。迈出食堂门口时,我深情地回望那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尽管年龄尚小,但他们已经从这场灾难里习得了勇敢、友爱、珍惜与坚强。

接近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到曾在地震中自费救助伤员的当地医生龙治家里吃午饭。龙医生一家住在板房里,夫妻俩现在开了一个小诊所,丈夫为人治病,妻子负责抓药,小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他们的一双儿女在地震中都幸免于难,女儿目前在成都上中学,儿子随着漩口中学整体搬到了山西长治。

用过午餐,谢过龙医生夫妇,我爬上映秀西山坡,看到山坡上辟出来的平地做的公墓,公墓前两行对联写着:“同祭国殇亡灵华夏断肝肠天地共咽,共缅汶川逝者举国垂泪雨山河同悲。”山坡上有人在祭奠,一位老者指着面前的石碑说,这些都是清明前后新立的。站在山顶,眼前就是垮塌的大山,面前是公墓的碑林,我购买了香烛,为罹难者上了香,寄托哀思,看着碑上刻着的一个个名字,眼眶不禁又湿润了。但是耳边传来隐隐约约的笑声和尖叫声,把我又唤回到现实,原来是山下面映秀小学的孩子们在嬉戏,活蹦乱跳。再放眼过去,是成片白墙蓝顶齐整的板房区,川流不息的游人,忙碌的工地。白云不见蓝天,但是大地已经微微泛绿,空气中带着暖意,温暖了我的心。我想遇难的人们将会安眠在这山坡之上,安然地看着活下来的人更努力地活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

下山的时候,路口的板房边,遇到一位坐在自动轮椅上的老大爷,老人家姓王,今年已经80岁,地震后因为家里的房子倒了,现在搬来跟女儿一起住在映秀镇渔子溪村政府盖的板房里,老人家拉着我的手说:“这要是放在旧社会,早就完了。”言语里透着满足和感激。意外地看到了樱桃林,圆圆的小果子已经泛出红色,点亮了苍山。暮色四合中,回望这曾经饱受摧残的土地上,青山又绿,樱桃再红,如今的映秀处处驿动着新生的喜悦与激情。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去春又回,再起头儿,有的是工夫,不灭的是希望。

(本报映秀4月23日电)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见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