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思想插上想象的翅膀

2009-04-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传诗 我有话说

初春的上海,正在建设的上海世博园区一片繁忙景象。4月20日,瑞典国家馆开工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另有两家企业馆也在这一天举行了开工仪式。世博会工程拉开了继永久性场馆结构封顶之后,临时性场馆全面开工的序幕。按照工程节点,所有场馆将在10月进入布展阶段。伴随着招展、主题演绎的同时推进,上海世博会渐行渐近,触手

可及。

主题:世博会的灵魂

世博会是以国家政府、国际组织为参展主体的非商业性博览会。在150多年世博会的发展历程中,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是世博会发展史上的里程牌。从这届世博会开始,世博会的举办进入了主题本位的办展模式,世博会展示的重心由展品和技术向理念和文化转移,原先那种面面俱到、百科全书式的传统展示模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关注内容、解决问题为宗旨的主题演绎体系。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源自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中国近30年高密度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剧所产生的问题,引发了对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迅速成长中的中国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思考。

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说,能够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成功地策划了世博会的主题。而对这个主题的演绎和阐发要靠全体参展国大家的努力。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更和谐?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更和谐?未来一年的冲刺与这个主题息息相关。上海要承担起与世界各国共同提高创意的责任,吸引和汇聚全球睿智,共同关注和思考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

演绎好主题是成功举办一次高水准世博会的关键。如何把抽象的理念变成生动的展示,如何把整个世博园区变成展望未来美好城市的乐园,这是上海世博会组织者所要面对的挑战。

主题馆是主办方的核心展馆。上海世博会共设有5个主题馆,分别对应“城市人”、“城市生命”、“城市星球”、“城市足迹”和“城市梦想”5个主题词。其中城市人馆、城市生命馆和城市星球馆互相紧邻,坐落于浦东,是新建展馆。城市文明馆和城市未来馆位于浦西,利用的是原址上遗留的工业建筑。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吴建中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一个终极目标,上海世博会在演绎和深化这个主题时,把城市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城市、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城市发展的过去和未来,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城市和社会发展领域的视野和决心。

如果说主题馆是主办方对主题演绎设立的标杆,那么各参展国的国家展馆则是对主题多元化的阐释。进入世博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姿初露的中国馆。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上代表中国参展的展馆,位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设计高达63米,是园区内最高的建筑。它由中国的国家馆、省市地区馆和港澳台三部分组成。

4月20日,五星红旗在这座斗拱型建筑上高高飘扬,可以想见建成后的中国馆耀眼风采。中国馆采用的是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体现东方哲学对天、地的理解。斗拱层檐出挑,表面覆以“叠篆”,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智慧。

随着以自建、租赁以及联合组馆方式参展的各国国家馆的建成,世博园将有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风格各异的展馆建筑,它们不仅对世博主题进行多元化的展示,也使世博园区成为世界建筑的“博览会”。

留住城市的文脉

上海世博会园区的选址位于黄浦江两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距离市中心约5公里。园区占地5.28平方公里,是世博会历史上面积最大的一届,也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在特大型城市的中心城区举办。

这一地区原来危旧住房集中,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尤其这里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与居民区交错混杂的272家企事业单位,既有造船、港口机械等百年老厂;也有钢铁、化工、发电等污染企业。中国打破了历届世博会在居民稀少的空旷场地兴建园区的惯例,选择了旧城改造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显示出中国政府借举办世博会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百姓生活、创造和谐社会的决心。

记者在世博园区工地采访时看到,世博园区总体布局分为园、区、片、组、团5个层次。100多个工程项目分为永久性项目和临时场馆项目。永久性项目包括“一轴四馆”(世博轴、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世博村、规划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临时性场馆则包括联合馆、租赁馆、外国国家自建馆、企业自建馆等。

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说,上海世博会的设计师们总结了大量案例,把搬迁走的百年老厂不可复制的旧建筑,以及坚固、宽畅、高大的厂房,与世博会整个游览线布局作整合,它们中有的改建成国家馆;有的改建成办公场所,还有的改造成餐饮场所。浦西世博轴以西,原江南造船厂大量历史建筑群被改造设置为企业馆;东面则利用原址保留的船坞和船台,规划为室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场所;而赫然屹立在卢浦大桥下上钢三厂的特钢车间,因为内部空间完整,功能转换余地大,也被改造成了世博会文艺演出的舞台。

据统计,设计师们在世博园区保留的工业遗存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7万平方米,占园区建筑面积的17%。这些改造的工业遗存被和谐地融入园区规划中,揭开了世博会历史上旧城改建新的一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