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内美”的诗境

2009-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石奇 我有话说

“内美”这个词,自从屈原在《离骚》里自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有重之以修能”,从古至今就普遍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中国人注重内美外修,孔子讲“独善其身”,其实也是针对内美而言。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一个人没有内美,就很难达济天下,所以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内外统一。今天,读《马凯诗词存稿》,

感触颇深。

马凯同志这本诗集共分四篇,“感悟篇”、“沧桑篇”、“寄情篇”、“揽胜篇”。关于非典、航天飞船上天、九八抗洪等等,凡是发生在身边的国家大事,诗人的笔触无不涉及,他赞美那些英雄楷模,赞美中国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手足之情,更可贵的是,他在赞美时,还多了一份忧虑和深思。比如他写的《组诗・九八抗洪》,其中《灾后反思》写道:“洪虽退,夜难寐,思萦回,可惭愧?洞庭湖畔多民垸,长江源头少植被。泥沙肆意占河床,蟠蛟无奈失栖位。平垸还湖留水道,植林退耕换山翠。治水治国本相通,天人和谐堪称最。”这里诗人不仅反思造成洪水的原因,而且把治水与治国联系起来,不只是就事论事,发些感慨,他想到了国家的未来和日后国家建设的大问题,他的思绪早就跳到诗外,跳到洪水之外来看这一场洪水给世人带来的教训,给世人的启迪,这就使人想得更深、更远。

大凡好诗都是以情动人,我们读《古风・生父去世二十年祭》,深深为之感动,我们看到作者怎样倾诉对父亲的挚爱,他在诗中描述了父亲早年的艰辛,为革命事业甘于付出,谆谆教诲儿女们如何做人,如何勤俭生活,诗人用流畅而凝练的诗句娓娓道来,无不让人潸然泪下,最后诗人悲伤写道:“吟罢心潮仍难平,听后苍天可断肠?悲歌难唤亲人返,惟将寸草报爹娘。”深沉的吟唱,一咏三叹,情真意切,让人顿感凄凉。生别死离是人生大事,更是人生悲事,人们也正是在这样的大事、悲事面前大彻大悟,才能更加明白自己为何而生,又为何而去,也才会为自己的追求,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义无反顾、无私无悔地奋斗。

通过这些诗篇,我们看到了马凯同志的人生修养,他是一位两袖清风,有骨气、有志向的人。他的《五绝・淡泊人生》“显贵浮云去,虚名逐浪沉。淡泊心守静,抱璞我归真。”这首诗反映了马凯同志的另一面。庄子说过一句话:“无为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马凯同志看重的恐怕正是朴素的人生。朴素之美是大美之道,一个人有了朴素之美再去追求伟大的事业,那就真的可以做到无畏亦无惧。在这本诗集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如果用传统文化来比喻的话就是儒家的精神,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改革家的精神,这种精神贯穿于马凯同志诗作的方方面面。“遥看天边一线来,涛声渐奏万骑雷。拔江立水排空过,试问谁能掣浪回。”(《七绝・钱塘观潮》)诗人触景生情,坚信改革如钱塘大潮,洪流滚滚,势不可挡。

马凯同志的诗词还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其诗作多姿多彩的美学个性,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形象与意境之美、哲理与情操之美、隽永与声韵之美,这些诗给了我们多元而丰富的审美享受。

在这里还要写上一笔,就是马凯同志有一首七绝,叫《读〈道德经〉》,其中有一个小注:“‘无为’并非是指无所作为,而是指要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要顺乎自然,不可强悖于自然,做到这点,又可‘无不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虽寥寥数语,但见解深邃,是对老子哲学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老子哲学最本质的把握。

“诗言志”,在这本诗集中马凯同志不仅表达了自己全心全意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还记述了自己的亲情友情、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改革和变化,记述了中华民族走在伟大复兴道路上的艰难与辉煌。

《马凯诗词存稿》作家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