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奥地利的“海外服务”使年轻人受益

2009-05-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 我有话说

奥地利的兵役法规定,所有18岁至36岁的男性公民,都必须服兵役或参加政府认可的替代性服务。奥地利国外服务中心就是提供这种替代服务的机构。

据中心副主席米・普罗哈茨卡介绍,奥男青年必须服兵役,但有一部分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当兵。政府同意这部分人参加替代性服务,如去红十字会、医院、养老院、孤儿院等公益

性机构工作。奥目前的兵役期为6-8个月,但替代服务要做12个月。期间,服务者像服兵役一样,只领取食宿等生活津贴,不领工资。1992年,奥地利国外服务中心成立,使境外服务成为政府认可的“替代服务”。

当初提出这一倡议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应让年轻人有更多选择,让他们代表奥地利去国外工作,可以提升他们的使命感;可以促进奥青年与国外的交流,增进他们对国外的认识,让他们尽早获得国外工作和生活经验,有助于其人生和职业生涯。二是德国已经在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经过4年准备和游说,奥政府最终点头同意。

目前,奥政府认可的境外替代服务有3个领域:即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进行补偿的服务、社会公益服务与和平事业服务。之所以将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补偿服务列在首位,是因为奥地利人曾参与了法西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奥地利人负有“同案犯”的责任。关于这段历史,境外有许多真实史料。让奥地利青年去那里,就是为了让他们更清醒地认识这段历史,为增进奥与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解多做工作。服务中心的创始人安・迈斯林格先生年轻时,曾作为志愿者在波兰的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地工作过一段。无情的史实,对他心灵触动很大。回国后,他一直主张让年轻人更多、更直接地接触、了解这段历史。

服务中心成立后,他们的工作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已与五大洲的37个国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至今已派出1000多名奥青年人去工作。有些国家,3个领域都能派人去,有些国家只能派1个领域或2个领域。经过6年准备,中国从2000年开始接收奥年轻人。迄今合作顺利,效果很好。同中国的合作已从1个领域扩大到全部3个领域,合作伙伴也从齐齐哈尔SOS儿童村扩大到上海的犹太研究中心、南京的拉贝故居。下一步将扩大到哈尔滨和开封。为了鼓励年轻人珍惜这一机会,服务中心从2005年开始,每年选评1名最佳海外服务者。很巧的是迄今评出的4位最佳海外服务者都参加了在中国的服务。这不仅反映出中国合作伙伴的认真和热情,也表明这些年轻人确实在中国学到了东西。

参加海外服务的青年人平均年龄只有20岁出头,大多数是第一次长期远离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语言和生活环境,如果没有当地合作伙伴对他们的关爱,很难想象一年后他们会是什么样子。第一位去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工作的瓦尔纳在他的总结汇报中说,在上海一年,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长足提高,觉得自己的“成熟程度大大超过了年龄”。在上海,他感受到了“父母般的疼爱”。普罗哈茨卡说,瓦尔纳回国后在大学成绩优异,申请到美国哈佛大学的奖学金,现在美国就读。经服务中心安排,已有近40人去中国工作。他们回国后,无论是继续学习还是在职业生涯方面,都有良好表现。所以,报名去中国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排到2012年。理论上,他们可以派更多人去中国,但由于奥政府给的经费不够,去中国工作的年轻人,家庭还要承担约40%的费用。因为经费不足,服务中心的工作都是荣誉性的。他特别感谢齐齐哈尔大学能向奥海外服务者提供住宿。(本报维也纳4月2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