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亚洲区域货币合作迈出历史性一步

2009-05-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王敬中 许林贵 周而捷 我有话说

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3)三国财长3日在巴厘岛会议上就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决心在今年年底启动这一被称作“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这一合作行动,对维护亚洲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并将对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在这次“10+3”

财长会议上,各方就筹建中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规模及份额分配、出资结构、贷款额度、决策机制、经济监测机制等要素达成共识,从而扫清了储备库筹建中最为敏感和棘手的障碍。这展示了东亚国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和决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危机过后,东亚国家深刻反思,吸取教训,认为应该积极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区域资金救助机制,以克服危机发生时融资困难、救助不及时的问题。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让亚洲国家感到了构建区域救助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2000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10+3”财长会通过了“清迈倡议”,决定建立基于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的区域救助机制。2007年5月,“10+3”财长会决定选择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储备库作为“清迈倡议”多边化的具体形式。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这次巴厘岛会议就区域外汇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标志着“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取得了重大实质性进展。

这种区域金融“血库”,将原先松散的双边援助网络提升为较为紧密的区域多边资金救助机制,极大地增强了“血库”的救助能力。当地区遭遇金融危机时,流动性出现问题的成员就可以从区域外汇储备库中获得及时的资金支持,从而弥补现有国际多边救援资金的不足,维护本地区的经济金融稳定。

此外,为保证储备库的顺利运转,“10+3”成员国还将着手建立独立的区域经济监测机构,有针对性地对区域经济金融情况进行跟踪和监测。此举将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的危机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防范危机能力,是对国际金融预警机制的有益补充。

回顾过去几年“清迈倡议”多边化历程,人们可以看到,东亚财金合作能取得重大进展,首先得益于东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为推动区域财金合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东亚各国对推动区域财金合作所给出的坚定政治承诺和支持,再有就是各国在推进合作中坚持的平等参与、循序渐进、求同存异、协商一致、共赢发展的东亚合作模式。这些都是东亚合作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

这次会议取得的成果仅仅是“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的阶段性成果,增强地区抵御金融风险的整体能力,建立深度、高效、富有活力的区域金融市场任重而道远。东亚财金合作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要坚定信心,坚持东亚合作模式,就可以在各个领域取得进展,共同推进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东亚地区的稳定、发展和繁荣。

(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5月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