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CUBA:扎根大众才有生命力

2009-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通讯员 江静 我有话说

4月13日,随着湖南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分别获得赛区男女冠军,历时8天的第十一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南赛区比赛在湖南湘潭大学体育馆落下帷幕。

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自1996年发起筹备,1998年正式推出以来,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体育单项赛事。中国大学生篮球

协会执行主席张宁飞指出,当前的目标是要进一步扩大CUBA的影响力,同时要推广“文化篮球”和“篮球文化”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同时,要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深入人心。

CUBA:一场篮球的盛宴

CUBA虽然结束了,但湘潭大学校园里篮球热不退。傍晚时分,一张张意气风发的笑脸在球场上绽放。湘潭大学07级新闻专业学生许文裕说:“CUBA举办期间,大家听到的是篮球,看到的也是篮球。篮球从未如此走近我的生活。”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CUBA给予了高度关注。1998年,首届CUBA联赛的火爆场面可用“井喷”来形容: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7支高校代表队、913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了各个阶段的比赛,比赛场次达到2600多场,现场观众146万人次。

“培养篮球人才”是CUBA的宗旨。对于球员们来说,这是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篮球队队员王晶正式加入东莞新世纪队,参加全国乙级联赛,从此开始了职业球员生涯,成为通过CUBA进入CBA的第一人。自此以后,有十多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从这里走向了CBA。湘潭大学男篮前锋刘志峰是一名大一新生。在本届西南赛区揭幕战的比赛中,个人单场砍下了34分。第一次参加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刘志峰很高兴,谈起他对CUBA的向往时说:“第十届CUBA西南赛区的比赛在郴州举行时,我念高三。我和一些同学去体育馆看比赛,一走进球场很兴奋!那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去打CUBA!”

对球员是机会,对于学校而言,更是如此。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CUBA联赛在提升学校知名度、促进校际体育文化交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素质教育实施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在球队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连续多年称霸西北赛区的太原理工大学队屡屡杀入CUBA总决赛前四强,代表着国内高校篮球最高水平,极大擢升了本校品牌。

对这一现象,湘南学院男篮教练王驰这样理解:“在CUBA上,讲究公平、公正。任何人、任何学校只用实力说话。这也给我们一个发展的机会。”2003年组建的湘南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地方本科院校,2006年成立篮球队,王驰介绍,学院高度重视球队发展,配置了老、中、青教练组合,拥有专职领队和专职医生,设立了专门的球队食堂。学校还制定了许多奖励措施。今年学院第二次参加CUBA,获得了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作假和打假中交替发展

CUBA奉献了盛宴,培养了人才,推广了学校,在取得各项成绩的同时,它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届CUBA联赛虽然调整了赛制,划分了赛区,整体水平和激烈程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一股来势猛烈的“作假风”把这些成绩吹得黯然失色,9支球队涉嫌隐瞒队员年龄、调换队员身份。组委会坚决果断地采取措施,对涉及的9支球队进行了严厉处罚。处罚过后,第三届CUBA联赛有了明显好转。

具有真正大学生身份的CUBA运动员通常面临着就业和继续考研读书的选择。在CUBA发展过程中,有些高校为了眼前的利益,只注重比赛成绩,忽视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使得队员的篮球技、战术训练与文化教育严重失衡。仅有篮球一技之长的CUBA运动员往往很难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找到长久的用武之地。而一旦招到了一个优秀的球员,校方往往不肯放手,“一年预科、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球员最多需要打完八届CUBA比赛才能毕业离校。2006年,第八届CUBA联赛女子总决赛,天津财经大学女篮连续第六次夺得CUBA联赛女子总冠军。联赛结束后,CUBA联赛中参加比赛时间最长的球员――代表天津财大征战八届联赛的12号队长于昆退役,标志着CUBA第一代球员全部退出联赛。

有专家指出,CUBA很多球员本身就是作为体育特长生进入大学的。各高校招体育生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学校在体育领域能够在全国舞台有所表现,对于学生的价值,当然希望利用最大化。但在世界篮球日益年轻化职业化的趋势面前,22、23岁本科毕业的球员已经算是老人了,而之前一直在较低水平比赛打拼也不利于球员发展。比如前太原理工大学篮球队明星球员魏明亮,如今已加入山西中宇男篮征战CBA联赛。1982年出生的他,在现在的队伍里算是年龄比较大的“新秀”。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武汉理工大学教练赵颖说:“学校是培养人的,不是利用人的。CUBA是培养篮球人才的地方,而不应是阻碍篮球人才发展的地方。”

让大众体育回归育人本位

知道问题的所在,改变却需要过程。2004年,组委会提出要设定运动员参赛年限。花了三年时间进行讨论、商量和妥协,大家终于在2007年达成基本一致。最新版本的竞赛规程规定:从第十一届联赛开始,每一个球员参加联赛的届数最多不能超过六届。

措施一提出就得到了不少学生和教练的赞扬。广西师范大学的朱少峰是西南赛区的得分王,大二学期开始打CUBA,现在已是大四。与其他队友选择专业运动学不同的是,他入学后坚持选择了人力资源管理。问及自己的选择,他坦言自己并没有打职业比赛的打算:“对于某些人来说,篮球是成就自己的工具,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的。我知道自己的水平与职业男篮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毕业之后会像其他人一样去找工作。虽然无法打职业比赛,但是我也会继续打篮球,篮球是我这一辈子的爱好。”朱少峰的教练赵峰也很支持他:“少峰这几年成长很快,在比赛中表现很突出。他充分享受了篮球带给他的快乐,学习成绩也没有落下。相信他今后会有更好的生活。”

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南生一直负责体育文化的推广:“一提起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停留在传统思维里的概念,不外乎紧张的赛场气氛、运动员奋力拼搏,比分犬牙交错,而往往忽略了很多赛场外和透过比赛流露出来的东西,比如文化。CUBA要塑造一种文化,一种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文化。不仅仅是赛场上的拼搏和争夺,更多的是创造一个机会和空间,让热爱篮球运动的人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它让人们尽情享受紧张之后的无限轻松,体味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给宁静的大学校园增添活力。”

湘潭大学篮球队总教练刘熊军则表示:“看到我们队姑娘们努力拼搏的样子,我很感动。看着她们在比赛中一步步成长起来,我比拿了奖牌还要高兴。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湘大杯篮球比赛。到了决赛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有这样一种浓厚的氛围,对于我们球队来说,就是真正的动力。”

张宁飞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了CUBA的育人功能:“CUBA的宗旨是育人,目标是建立健全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篮球人才、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最终是中国人才的培养体系。篮球人才范围有五种,除运动员之外还包括教练员、裁判员、与篮球运动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球迷。只有当这五种人的数量和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我们才能说这是一个篮球强国。”

对于CUBA以后的发展,张宁飞充满了信心:CUBA终将成为中国篮球人才的孵化园和储备库。大学具备了培养优秀篮球人才的成长环境,把最好的种子放到最肥沃的土壤里去培育,才是最佳的选择。而高校也可以将CUBA作为展示大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

经过十余年努力,CUBA联赛已获得长足发展。(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