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血浓于水见真情

2009-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汶川地震周年之际,一所凝聚着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深情厚谊的学校即将破土动工。

4月30日,中国侨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归侨侨眷和社会各界捐资援建的四川北川中学将于2009年5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

新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永昌镇,总投资约2亿元,可容纳5200多名学生

就读,明年5月12日竣工,9月1日交付使用。而这不仅仅将是一所安全坚固、环境优美的学校,更是一座广大侨胞爱国爱乡、支持灾区重建的标志性建筑。

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无数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心便与灾区人民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从震后第一时间赈灾捐款,到一年来始终不离不弃,时刻关心灾区灾后重建,一年间,这些可爱可敬的同胞所付出的真情实意感动了灾区人民,感动了全国人民,也感动了他们身边世界各地的人们。

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10月10日,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通过中联办、国台办等转交捐赠19.58亿元。他们让世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割舍不断的民族情、同胞爱,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空前强大的凝聚力。

无情天灾震痛港澳台同胞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大地的强烈震动,震撼了中华大地,也瞬间震痛了港澳台同胞的心。

还记得几乎是在震后第一时间,香港便全城行动,投入了救灾行列。广大市民不分贫富老幼,不分阶层界别,纷纷以多种形式向灾区同胞表达关爱和慰问,提供慷慨的援助和支持,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捐助赈灾行动。

所有这些汇集成爱的海洋,书写出香港和内地同胞心心相印、守望相助的感人诗篇。面对这场无情的天灾,香港同胞捐赠款物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长都超过以往。据不完全统计,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香港各界累计向灾区捐款就超过了20亿港元。

还记得在仅有50万人口的澳门,不分政府民间,不分种族宗教,一时间几乎倾城解囊。

震后不到24小时,近300万澳门元的善款就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到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联办就向地震灾区转交捐款2.05亿澳门元,澳门红十字会筹集的赈灾善款善物总值超过8000万澳门元。

地震发生后,赈灾募捐活动从未停止。从粤剧曲艺总会发起的粤曲筹款晚会,到兰艺会发起的国兰、洋兰义卖;从短短两小时筹得3600多万澳门元的“澳大‘粽’动员”,到一夜募得6000万澳门元的渔人码头慈善晚会……

无法忘怀那几位年逾花甲的婆婆,身着雨衣,在澳门街头摆起了募捐箱。她们任由雨水打湿白发,饿了就吃一些自带的饼干,声声呼唤来往的市民、游客奉献爱心,赈灾济民。

还记得地震发生后,曾亲历“9・21”震灾的台湾同胞一双双感同身受的眼睛。仅仅在灾难发生后的两天内,台资企业及个人便向地震灾区捐款累计达5.6亿元人民币。岛内各界迅速行动起来,新婚夫妇捐出婚礼礼金,公务员、企业员工捐出一日所得,宗教团体捐出日常节余款项,少年儿童砸碎钱罐捐出压岁钱……捐赠赈灾催生出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

震后第六天,在台北举办的“把爱传出去”赈灾募款晚会,现场开放123条电话线路接受捐款,至少300位台湾艺人、名人轮番作为志愿者接听捐款电话。持续4小时的晚会共募得善款2.27亿元新台币。

“无情的漆黑,你需要我来陪。别忘了我会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坚强面对。因为我相信,再大的苦难也会过去。美丽的风景,我们一定能再找回。同胞的情谊,哪里能被震碎……”台湾知名艺人高凌风专为震灾所创作的这首《震不碎的心》,道出了两岸同胞震不碎的情谊。

祖国灾情牵动海外游子的心

中国蒙难,游子揪心。灾情牵动着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心。

还记得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行动起来,募捐、义演、义卖……用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海外侨胞心系灾区,慷慨解囊。

在震后一周年即将到来之时,那些曾经感天动地、暖人心窝的画面,不禁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

四川地震酿国殇,绵薄捐款表衷肠,海外赤子向祖国,党政军警世无双。”在匈牙利,一位叫段颖的盲人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中国驻匈大使馆,捐款10万福林(约合4340元人民币),还留下了自己创作的这首诗歌。

一位刚刚从中国国内来到捷克打工的青年,还未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便向朋友借了500克朗(约合200元人民币),捐给了灾区。他说,“捐款虽然很少,但表明了一片心意,虽然暂时离开了祖国,但心永远与祖国在一起。”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位四川籍工人从地处沙漠地区的厂区,多次换乘公共汽车,辗转近百公里来到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亲手将7名工友凑齐的600迪拉姆(约合1200元人民币)交到使馆工作人员手中。“我们的家乡亲人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一定要伸出我们的手,帮助祖国亲人渡过难关。”

一位在越南生活了近40年的老人携全家专程赶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老人手中拿着一个信封,里面是370万越盾(约合1680元人民币)捐款。老人激动地说:“祖国亲人有难,我无法坐视不理,因为我是中国人。”

“喝过母亲的乳汁,才知道母爱的博大;喝过家乡的水,永远会记住它的甘甜。家乡父老遭受大难,游子的心痛了,我们能袖手旁观吗?”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长大、如今旅居纽约的藏族同胞洛桑尼布在纽约捐款时说。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天裂了,去缝起,手拉着手,生死不离……”2008年5月31日,来自华盛顿地区各侨团的500多名代表聚集在白宫南侧的大草坪上,为灾区人民祈祷祝福。

从美国、加拿大到巴西、乌拉圭,从英国、法国到塞尔维亚、俄罗斯,从南非到赞比亚,从科威特到巴基斯坦,从日本到马来西亚、菲律宾,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全球华侨华人以各种形式捐资赈灾,帮助灾区同胞渡过难关。

一封封慰问电,一笔笔援助款,一批批救灾物资……从五湖四海飞向灾区。海外华侨华人这一幅幅令人难以忘怀的捐款画面,展现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感,体现了海外华侨华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扶危济困精神。这种精神传递给灾区人民的不仅是浓浓的同胞爱,更是让他们忘却悲伤、重建家园的坚强信心。

海外同胞的爱将不断延续下去

震后第一时间的赈灾捐助只是爱的起点。一年来,无数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对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高度关注和热心参与,则是对灾区人民爱的不断延续。

同样遭受过地震灾害的台湾同胞深刻了解地震灾区的重建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为援助四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一场名为“两岸同心,重建家园”的主题晚会震后不久即在北京举办。广大台商、台资企业和台胞在晚会上为灾区捐建128所学校。

除此之外,更多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持续关注和支持着灾区的灾后重建。

2009年3月,菲华各界联合会捐建的四川乐山市市中区关庙乡中心学校等4所“侨爱学校”和“侨爱卫生院”相继竣工。这是国务院侨办协助实施的侨爱工程“双百项目”在四川灾区首期开工建设的项目。

为协助海外侨胞向灾区持续奉献爱心,国务院侨办推出了侨爱工程灾后援建“双百项目”计划,准备在3-5年内使用侨胞捐款在地震灾区援建百所侨爱学校及百所侨爱卫生院。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双百项目”计划就已提前完成。截至2008年12月15日,已落实侨爱学校208所、卫生院157所。预计所有侨爱工程“双百项目”均可在今年年底前峻工。

今年4月11日,澳门红十字会援建甘肃省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启动,援助金额近600万元人民币。此次澳门红十字会援建甘肃省灾后重建项目,涉及甘肃省地震灾区的陇南市文县、武都区,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农村学校建设项目2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4个。

除了捐助学校卫生院,海外侨胞还时刻关心着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秩序的尽快恢复。为了让受灾农民住上抗震环保、实用美观的木质结构永久性住房,国侨办与海外侨胞合作推出了“侨爱工程”侨爱家园项目。

一年了,灾区的人民现在过得好吗?项目实施得如何?带着心中的挂念和疑问,5月11日,由国侨办组织的“感恩侨爱――知名侨资企业家和海外华文媒体四川行”就将启程。

……

更多凝聚着海外侨胞、港澳台胞的援建项目正在或即将展开。爱,将不断延续下去。

血浓于水见真情。来自世界各地的涓涓同胞爱必将汇聚成爱的源泉,激励着人们夺取灾后重建的新胜利。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特大地震灾害面前,海内海外和衷共济,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与祖国人民凝结成坚如磐石、牢不可破的生命共同体。

这种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在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中的本色反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内在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本报北京5月9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