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2009-05-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今天是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此时此刻,我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表达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向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人们致以亲切的慰问!无情的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害,但惨痛的经历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英勇和

顽强,砺炼了珍贵而崇高的民族精神。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伟大的壮举,造就伟大的精神。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抢险,是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在无情的天灾面前,中华民族没有被压倒。英勇、顽强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志愿者等等救援队伍,全国各个地方各条战线的各族人民群众,与灾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争分夺秒的生死大营救中,凝炼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绘成一幅感天动地的英雄图谱。巨大的灾害没有阻挡灾区人民对生活的信念。受灾群众安置、恢复重建同步、迅速展开。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守望相助,苦干实干、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积极开展自救,书写了自强不息、重建美好家园的动人篇章,奏响了雄壮的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总是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得到丰富、在灾难考验中不断得到升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勇于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推动力量。

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保障。面对特大地震灾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强领导、科学指挥,始终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从组织救援力量到调集救灾物资,从安置受灾群众到灾后恢复重建,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部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彰显。面对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次抗震救灾,检验了危难时刻我们党和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指挥能力。广大共产党员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做到了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冲得上去,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

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巨大力量,见证了中华儿女血浓于水的深厚真情。无论是在生死营救之际,还是在灾后重建之中,全国人民心急灾区、情系灾区,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援助汇聚成了强大的合力。

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心系祖国、情系灾区人民,以各种方式把浓浓真情传递到受灾地区。在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中,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驻华使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一些国际机构、外资企业以及国际友好人士,积极提供救援物资、捐助救灾资金、派遣救援队和医疗队,以不同方式向中国人民提供宝贵支持。在抗争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我国接受国际社会援助,展示出了更加开放的姿态。

抗震救灾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力量充分释放,在新时期焕发出了耀眼的光芒。在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时刻,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医护人员、广大志愿者冒着余震、滑坡、泥石流的危险冲在一线,危险、恶劣的环境没有让他们退却。他们心中装着祖国,想着人民。在生与死的瞬间,平凡的人们演绎着新时代的传奇。老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打开生的大门;父母用自己最后的努力留给孩子深情挚爱;子女用尽自己的全力救护年迈的老父老母。一场无情的自然灾害,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抗震救灾中,处处闪耀着美德的光芒。中华民族从中得到滋养,收获进步。在新时代谱写的光辉篇章,升华了宝贵的传统美德,阐释了更新的民族精神。

认真总结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经验,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必然要求。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决定了提高防范意识和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积极应对风险和减少损害的有力举措。我们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全面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要加快完善防灾减灾各项法规和综合性配套政策,强化城乡防灾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科技水平。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国外防灾减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建立健全同有关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重要作用。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一场重大磨难,也是一场重大考验,更是一个伟大奇迹。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全面检阅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人民军队的伟大力量,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对于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灾后恢复重建任务仍十分繁重,国际金融危机也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支持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另一方面,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又充分估计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形势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困难考虑得充分一些,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鼓足勇气、增强信心,共克时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实现预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